原载于个人公众号:没个性大小姐
没看过原著小说,但从电影的叙述手法来看,导演的意图非常明显,这就是一部结合日本时代变迁来讲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开篇,女主园子在同着军服的男子亲热,这个在影片中只短暂出现的男孩说着“我会克制自己,绝不会再进一步,不管忍得多么辛苦,都要为你保持纯洁之身”。侧面反应了当时对女子贞洁的看重。
园子倒是一脸无所谓地扬了扬头。
这时的她,不知性为何物,也不以为然。
昭和20年(公元1945年),日本战败,园子发出“从前我们是为国家而活,现在日本战败了,即使日本成为了美国殖民地,还要求我们为国家而活吗?”的疑问。
那些深植在心间的文化、信仰,受到了动摇吧。一如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的人们。
隔年,她顺从父母之命嫁与自己毫不喜欢的男孩,结婚仪式上男孩母亲说着让他们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此时的园子,俨然只是生殖机器。
随后,有几场他们做爱的场景。由一开始双方都是处子,茫然摸索,到男方食髓知味享乐其中,她依旧体会不到其间乐趣。此时的她,与性、与爱,都是全然陌生、隔绝的,只是由抗拒到习惯。
到她生完孩子后,好像才初次体会到性爱的乐趣(是女性生理构造受影响产生变化了吗?这个我不懂),此时的她,对丈夫应该也才刚刚有一点好感吧,或者说仅仅是接受了他。即使妹妹恋慕着自己的丈夫,她也丝毫不以为然。与其说是冷漠,倒不如说她只是不懂感情。
一切变数的缘起,是丈夫为了家庭而更加拼搏,调到外地任职。随之前往异地的园子,遇到了那个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越智。
越智是园子丈夫的同事,寄宿在他们隔壁太太家。大家围坐喝茶,讨论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路边少年举动亲热大胆,也由越智亲口点醒了园子,“那是自由恋爱吧。”“战败后我们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恋爱就自由点好了。”与不以为然说着“自由恋爱不过是由偷偷摸摸变成光明正大做那事儿吧”的隔壁太太相比,园子一脸深思,她对“恋爱”这个从未设想的概念有了向往吧,而眼前的越智就是一个引她向往的对象。
此时的园子,对丈夫“性”的需求产生抗拒心理,第一次对丈夫说了不。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情感受到重创和大学生发生关系之后,园子笑了,轻松地笑了。随后又接纳了与丈夫做爱这件事,并且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原来都是一样的,不管跟什么人做都一样”。园子这样说道。
由对自由恋爱的憧憬,到意识到感官快感的存在,园子终于由一个麻木的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为了一个有自主意识的女性。
园子离开了家。越智依旧和隔壁太太纠缠不清。丈夫又来劝她回家,她反倒劝丈夫和真心喜欢他的妹妹结婚。这里的丈夫是可怜的,又是可笑的。他显然已经和妹妹洋子在一起,张口闭口不离洋子,却不愿或者说是不敢承认这一事实。是囿于自己心间的礼义吧。
越智时常来找园子,却始终与隔壁太太断不了瓜葛。此时的园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曾经爱过这个男人,但爱意已然消耗殆尽。她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自然引得借爱之名同她寻欢的越智的不快。(人呐,真是喜欢粉饰自己的行径)
随后恼羞成怒的越智说着,“没有爱的话,就给你钱吧。”他显然是把性当成了物物交换——以金钱换取快感。然而在做爱的过程中,园子没有快感吗?双方不过是满足彼此的生理需求罢了。
此时可以看作园子的又一次觉醒。她对不完整不健全甚至不真实的“爱”也说了不。
影片末尾,一直做传统服饰打扮的园子,穿着一袭洋装前去参加母亲的葬礼。而大学毕业,一直穿着洋装的妹妹洋子此时一身传统服饰坐在园子丈夫身旁。也许是在暗喻她们身份的对调——洋子因为对园子丈夫的爱慕之心,自觉自愿地承接了园子的身份,陪着思想传统的园子丈夫,成为了一位保守传统的家庭女性角色。而园子,冲破了家庭、社会曾有的束缚,走向了新的自我。
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也许孤单,也许艰辛,但那是属于她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