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
文/杜彩霞
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里,我的小侄女和她爷爷正相谈甚欢,老人家还沉浸在上午免费公交车开通的喜悦里,畅想着等到春暖花开,他要拿着他的老年证,坐着免费的车,看遍近处所有免费的景点。我其实很累,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熬了点粥,炒了两个小菜,等简单的饭菜摆上餐桌,儿子也闲逛回家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共进晚餐,胃暖和了,身子也舒服了不少,父亲提出想去看看街上的灯,小侄女积极响应,我便穿好衣服和他们一起出门了。
我还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街边的树上已经挂上了漂亮的彩灯,西路延长线这边的路段是粉色的,绵绵延延,温馨而又浪漫。年关将近,店铺都在囤货,不时能看到有人在大卡车上搬运东西,街上不算喧嚣,却也不算寂寥。远远望去河对岸,御景江山的售楼部装饰得像皇宫一样金碧辉煌,整个东西路的楼层景观灯全部开放,赤橙黄绿青蓝紫,煞是好看。
走过秀水桥,街灯的颜色变成了紫色,又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在路的尽头转过环城草坪,眼前更是豁然开朗,这里嫣然汇成了灯的海洋,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有的还在枝头不停地闪烁,动感十足。有几个人在夜色下的草坪上聊天,大狗小狗在他们身边撒欢,浑然不觉天气寒冷。在天气好的时候,我的老父亲在这里听过唱红歌,他给我小侄女讲述着,小时候的他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长大些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后来唱“春天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唧唧歪歪,已经不知道在唱什么了。小姑娘听得咯咯乱笑。
在环城酒店门口转了一个弯,我们一路往回走,老父亲的话匣子打开了,还在继续讲故事。他说,街上挂灯,最早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有一年元宵节,这个封建帝王让洛阳城的百姓在树上挂上红绸,点上灯烛,以彰显他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说实话,我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却相信这个习俗是由来已久,要不欧阳修怎么能写出“花市灯如昼”,而知道可以“人约黄昏后”呢?
不知不觉又返回到秀水桥边,医院的病房楼几乎每个房间都亮着灯。在这寂静的夜晚,有多少医护人员无法回家,默默地陪在患者的身边?这个职业,承担着更多的风险,更多的责任,却无法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人们对疾病认知的局限、对生命无限的追求,一直在苛责着这个群体,他们无奈、却也无悔,那满楼的灯光,充满人性的光辉,希冀医患之间,总有一天可以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温暖你我他。
推开家门,儿子独自在玩电脑,我胸口一紧,说不出的难受。一个朋友的老母亲早上失联了,爱人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下午,他匆匆忙忙带着我大四的侄儿一起加入找寻的队伍,傍晚时分还是没有音讯,看来情况不容乐观。想着今夜小城到处闪烁的灯光,我祈愿,祈愿总有一盏,总有一盏可以照亮老人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