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面对
“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不逃避”,这是我从《扫除道》得到的最重要收获。
“不逃避”在健山秀三郎先生身上非常明显,麻烦不常现,而灰尘每日有,所以身为打扫者的他几乎每天都要类似选择:虽然第二天还是会有落叶,但是当天依旧要打扫地面;虽然可能会下雨,但是每天依旧要清洗车辆。
他这种“浪费劳动力”的方式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合情理。
但是,舍得把自己豁出去,实际上是面对生活的捷径。
“通过敏感的指尖去直接感知大小便池”,被健山秀三郎称为打扫厕所的捷径。
为什么?因为,当下这一刻,便是全部。
去面对。
儒家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洁净精微,《易》之教也。”道家强调“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佛教歌曲“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这些经典的教导,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扫厕所这件事情,“此中有深意”。
实际上,“知道”,与“做到”,二者之间的距离,何止天地之别。
知行合一,何其难也。
印度电视剧《佛陀》,有句台词这样说:“这条路上,有两种错误。第一,半途而废。而第二呢,就是从未开始。”知道没有力量,做到才有力量;做到没有力量,坚持做到才有力量。
我从中吸收到的重要几点是:
1、重视外物,即工具的准备。
工具齐全,放置在显眼处,用色别整理和看板显示的方式建立摆放机制。
2、工作步骤的优化。
所有的行为流程化、模块化。比如小便处的清理有8个步骤,只要严守操作流程,便可保质保量完成。
3、设置正反馈与激励。
比如打扫一片空地,可先规划出一小块地方清扫干净,形成对比,会让打扫者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4、树立高于自身的目标
只看自己获益断不能经年累月地坚持,健山秀三郎的打扫最终是为了保护整个社会的环境,将丢弃的垃圾减到最少。所以,他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健山秀三郎对打扫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全情投入,做到最好。把事情做到足够好时,益处也会想象不到的大。
请让我,我们从扫厕所开始实践,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伟大民族复兴之中国梦早日实现努力奋斗,贡献自己最足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