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李白曾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过现在有飞机和高铁了,蜀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天南海北的你我他,想飞就飞,想走就走,到天府之国享受一番悠闲自在去。
从高铁站出来打的到预定好的营门口的酒店,一路上看到红白相间的芙蓉花在秋日的阳光下开得很是灿烂而妩媚。成都又名蓉城,芙蓉花的国度,看来真是名不虚传啊!一向“花痴”的我早已被迷住。
为着这清新脱俗的芙蓉花,对成都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不过在成都打过几回的,发现成都的的士司机开车都很霸气,第一次我们不注意感觉差点被甩出去,开弯道也不带减速的,我们感觉自己是在F1赛场一样,跟着的士司机感受速度与激情。等第二回上车,我们该系安全带的第一时间系好安全带,没安全带系的赶紧扶好把手和椅背,幸亏我们还算坐惯车的,要不胃里肯定翻江倒海的说不定当场狂喷。
我们到成都游览的第一站是武侯祠。大名鼎鼎的武侯祠我其实是在杜甫的诗里知道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只不过岁月变迁,当年的城外早已是市中心,人来人往热闹得很。阳光很灿烂,人潮很拥挤,我们跟着拥挤的人潮进了武侯祠。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对于三国的历史,我不算非常熟悉。但是谁不仰慕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呢?对于蜀国,对于刘备这个知己,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诚被后世一代一代地传唱,即使在今天,诸葛亮在国人心中的光辉形象还是非常高大。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杜甫当年游历武侯祠的时候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那样的人才,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也许中国的历史都要改写吧?站在三绝碑前,我不禁也感慨起来。
武侯祠的自然风光很不错,当年的“柏森森”的景象似乎看不到,但是园中处处有风景。我尤其喜欢通往惠陵的一条小道,这条小道特别有韵味,红色的粉墙两旁是青翠的竹子,竹影婆娑,阳光透过竹影洒在粉墙上,真是让人觉得十分诗意。三个爱自拍的女人在那留下了不少合影。
武侯祠里有碑刻、有惠陵、有三义庙、有文武廊,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塑像,是一个了解三国历史文化的好地方。《三国演义》里的开篇词“临江仙”也被镌刻在石壁上,个人比较喜欢这一首词,感觉写出了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宏大和个人的渺小,与三国那样英雄辈出的大时代非常贴切。
从武侯祠出来就是锦里。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是重建的古街,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可是唯一不足的是它真的太市井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们想照一张单人照都照不了。中国人口实在太多,我们在不算旺季的时候出门,却还是到处人潮涌动。不过锦里绝对是吃货们的天堂,虽然景区的东西总是很贵,但是品种实在是齐全,分量又不多,吃货们可以一家一家的吃去,也许饭量大的要吃完一条街才能吃得饱。我们只在那里尝了著名的“三大炮”,说实在味道一般,但是听着“棒棒棒” 三声响时不知师傅咋的就甩出了三个糯米团子,还是觉得那几块钱花得挺值。
入夜了,华灯初上,那条著名的福字巷被我们无意中找见。红色的灯笼已亮起,发出晕黄的光,我想如果此时有穿着汉服的女子走过,你一定以为自己穿越了时空。
从毕棚沟回来以后,我们到了宽窄巷子。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择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
很喜欢宽巷子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细节,比如拴马石。具有立体感的马头非常有创意,它还是当年北方满蒙八旗及家属骑马出行的习惯的见证。窄巷子是文艺青年很喜欢的一条街,这里聚集了很多的茶楼咖啡厅以及各式各样的具有小资情调的小店,每一家店主都装修出了不一样的风格,你总会被某一家吸引驻足。不过和磁器口、鼓浪屿相比,也大同小异。井巷子非常有特色的是它有一条400米长的雕塑墙。一块块不同历史断面的旧砖,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成都的历史文化片段,阐述着千年成都,演绎了百年历史。文化墙的西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展示了成都的沧桑历史。
我们在宽窄巷子里坐上景区的直通车到杜甫草堂。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诗圣”,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天悯人 ,充满了对百姓苍生的关爱忧切。当他寄居成都浣花溪畔的时候,是他后半辈子颠沛流离生活中暂时安宁的时刻,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为天下苍生担忧,发出“但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呼声。杜甫也是受后世人景仰的。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草屋,是1997年恢复重建的。杜甫草堂博物馆则于1985年5月成立。
今天的杜甫草堂不像锦里那么人山人海,是一个非常清幽的所在地。我们在此凭吊一代诗圣,也让自己的心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得到净化和洗礼。草堂内亭台楼阁,自是典雅古朴。茅屋修葺一新,茅屋内的摆设简单而淳朴,不知是否真正展示了当年杜甫蛰居此地的实况。我想不一定,因为记得他“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的诗句,草堂边应该是有邻居的吧?
从草堂出来,我们到了青羊宫。之所以一定要去这个地方,是因为很多年前看过严沁的一本小说《云上,云上》,据说那是严沁父亲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一个富家千金和男主角一个帅气的飞行员,就经常在青羊宫里见面。而且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我们想到青羊宫里喝盖碗茶,享受老成都的悠闲自在。
其实青羊宫是一座著名的道观,历史悠久,始建于周朝,唐朝时候加建了许多殿宇,后来在明朝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青羊宫今天的香火依旧非常鼎盛,里面有许多高大的银杏树,我想如果在深秋时节来这里,也是非常美的吧?
我们没有过多地参观道观,直接到了位于青羊宫深处的茶肆,找了位置,交钱领了茶碗和茶包,坐在吱吱呀呀的竹椅上等着服务员来冲茶。身旁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惬意地玩着纸牌扑克,一壶茶,就可以坐上半天。我们也品尝着那最具世俗风味的茶水,几杯茶下肚,听着附近树上清脆的鸟叫声,看着墙外的绿影婆娑,感觉真的可以暂忘人生的荣辱得失。
在成都的日子真是悠闲。我们尝过成都人爱吃的串串香,尝过蹄花汤,尝过钟水饺的红油饺子,尝过地道的麻辣火锅,麻辣火锅店里又香又辣的酱料真是让人怀念。我们逛过最热闹的春熙路,看到了那个露着大屁股的熊猫,我们到过天府广场,看到伟人挥斥方遒的高大形象,我们逛过地下商场,看到中国年轻人和黑人朋友在愉快地拍打着非洲鼓,我们还在成都慢悠悠地喝过茶,不去管世事沧桑。
锦城既云乐,不必思还家。是的,就想在成都城悠闲自在下去,一点都不想回去了呢!可是不回去上班,哪有机会再出来悠闲呢?所以,再见了,锦官城!再见了,天府之国!再见了,芙蓉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