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一些会议中各位老师口中迸出的金句:
⒈一切以陪伴对象(在我面前的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完全紧贴他的情绪,跟他沟通
⒉沟通重要的思维逻辑:当想要达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站在那个人的身边,必须顺着对面说话的人,他才会跟我走
医护人员所受的培训和教育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和沟通正好是反的
沟通上来不是你是什么问题,而是
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要什么?你在经历什么?你的情绪是什么?
⒊人在激烈情绪下根本是听不见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的,特别受不了对面的人说理
“哦,你很愤怒是吗?你愿意跟我说说吧”
⒋慢回复甚至不回复,比马上跟一句话好
⒌谁对谁错,没有对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只是另一个角度,不要去评判
6.复述内容并输出自己的感受
7.语言同步
8.从对方语句中找话题切入
9.陪伴老人,声音可以再大一些、慢一些
10.一开始的服务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11.有时候陪伴和倾听就够了,能够被了解被理解就很满足了,未必要一个解决方案,当然可以给对方提供一个选择
12.留白,适当地停顿比一直讲有效;
留白并没有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有时候我们陪伴病人就是比谁尬得过谁,当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那就跟他比尬,因为他说出来的肯定没错,你说出来的很可能有错,所以你尬住了,他张嘴了,那就是他想说的话题;
那种空白,那种等,适当地抛出问题,先是开放式问题,慢慢收成半开放,最后确定情绪时再变成封闭式问题。
13.怎么第一次奶奶就愿意说这么多的话?
那是因为在当时场域互动的情况下,这两位老师让她感受到了真诚,同时也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打开自己,因为这样,所以她才愿意去说。
14.实际的临床环境,面对末期病人就相当于在跟死神赛跑,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说,我们又没有跑过…
时间紧迫性让我们更努力地成长,变得专业,知道如何以退为进地让对方觉得我们很安全,愿意打开自己,她才能给我们更多的信息。
15.情感上呼应她,实际问题上…
死亡揭来了臭水沟的盖子,但是再臭的臭水沟里面都有闪光点,那我们如何在一团乱麻和这一坨清官难断家务事里看到他们的爱呢?
家人之间的矛盾永远因为爱,它的痛苦也来源于此。
16.看起来无意但实际是有意地收集信息——家系图:
“奶奶,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你住这儿多长时间啦?那谁陪你呢?是这儿的护工。那您的老伴呢?那谁照顾你呀?你跟你女儿住啊…”
17.“奶奶您年轻时是干什么的呀?跟我们这些小辈讲讲呗,您那些蹉跎的岁月是怎么过来的呀?让我们也长长知识”
通过讲述了解她的遗憾、感激、放不下、心愿,这几点看看还能做些什么
18.灵性层面提炼意义
“听起来您好像已经做好准备了是吗,那您都做了什么准备啊?照片都选了吗?后面怎么安排呀?”
19.“生死两相安”“四道人生”“善生善别善终”这些从来不是安宁疗护的目的,而是一种邀请,“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会有什么结果,那样做的话会有什么结果…你们商量商量,看看哪一种结果是你们想要的,不过哪一种那都是咱们家自己的决定。”
20.更实际的是,我可以把握的我唯一的武器,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让对方看见我,愿意搭理我愿意跟我聊,跟我产生链接。
核心在于我有没有在每一分每一秒里让我照护的人知道有这么一群人真心实意地想帮他,而且是以他的需求为出发点给他提供帮助,至于他做什么决定那是他的事,这其实就是最大的允许和接纳。
21.我们一直被要求不被允许
“你不管怎样都可以”,他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和勇气重新去面对他的生活
一个人处于什么状态时,首先你得允许他可以这样,如果他都不能这样那他怎么出来呢?
生命可以以任何的形式被允许
允许别人做他自己,这个就是最大的爱和包容
22.末期病人和家属是一团迷雾里被猫玩乱的毛线,那团迷雾就是情绪,那团毛线就是理
先开门让迷雾吹走,这是陪伴能起到的作用
那这件事情是为啥呀,找线头,缠毛线,重新回归秩序,然后他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每个当事人心里都有答案,只是他身在局中
以上是我的摘录(每个点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值得好好琢磨),下面说说我的个人感受吧:
首先总体上,二阶工作坊开了有3个半小时,从晚上7点半一直到将近11点,有一次中场休息,很神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竟然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情绪,身心完全在场的状态,会后走回宿舍的路上也感觉神清气爽、能量满满,这是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儿。所以我也大概能理解佳奇老师为啥一周连着开那么多会,但每次都能给大家呈现一个很好的精神风貌了,这事吧,非但不消耗,还能从中获取能量
再来说说我自己,一路走来,我很感谢安宁志愿者培训团队给予我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管是每周、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还是会议上设置的参与互动环节,都让我获益良多。在这之前,但凡是当众演讲说话什么的,我都不敢回顾自己的表现,不敢回听自己的声音,对自己有很多批判,啊…声音好难听呀…这表情动作也忒不自然了吧…这语速好快啊…话都说不清楚,磕磕绊绊…但我这次回看录屏,看那个框框中的小人,竟发自内心地觉得,诶?她说的还不错哦,挺自然的啊,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很自然的状态呈现啊,挺好哈。还有这次,会议上我勇于报名充当第二个案例中的志愿者,要在十多位先前没有任何交集的老师们面前表现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和突破了,其实在这之前,我有想过我要不要当志愿者,考虑的原因现在想想无非可能就是怕自己碰到一个很棘手的情况,然后不知如何是好,在众多老师面前出洋相,但当时想的就是,当志愿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获益肯定是更大的,就算出错了,老师们及时指出来那日后印象也是很深刻的,所以当时就打开麦了,就这一点无论如何我对自己是持相当肯定的态度!
还有已经渗透在我生活中,对我产生影响的一些变化吧,不便逐一细说,但我都能感知到。
谢谢你们带给我的这些所有的体验,
一期一会,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