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习正面管理时,其中一个章节是当心逻辑后果,文中提到: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回顾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感到了阻碍,首先生活里大部分是逻辑后果,自然后果少之又少。至少,在我的认识水平里,在大部分生活时间里,我找不到与孩子的行为相匹配的自然后果。可是逻辑后果又不知道怎样才能算是合理、恰当且正确,不带着“惩罚”,感觉大部分都有“惩罚”的暗示。
这个疑问终于在安心老师这里找到了答案。安心老师认为不管是逻辑后果还是自然后果,关键在于回到每位父母养育孩子的初心上来,我们想教给孩子的是爱,还是恐惧?
例如:很早以前有一个例子:怎样阻止孩子玩烧水壶?公认的答案是:让孩子去碰一个发烫的水壶。
从两个方面解读这个方案:
1、我们令孩子恐惧:抓着孩子的手,强制性地去碰一下水壶,又或者看着孩子碰到发烫的水壶,孩子被烫过后哇哇大哭,于是我们说:看吧,叫你不要碰不听,现在烫到了吧,活该,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乱碰。(此时,孩子是因为恐惧而不再去碰那个水壶)
2、我们因爱而来:和儿子一起做一个实验,将水壶让他摸一下,问:是不是冷的?儿子点点头,然后和他一起将水壶里装上水,然后教他打开开关,一起等待水壶烧开。当水壶快开时,伸出自己的手放在水壶的附近说:我感觉到了热气耶。儿子也小心地、远远地伸出了手感受,感受热气冲向手心的感觉,然后一下子缩回来,扑进我的怀里。我抱着他哈哈大笑,说:水快烧开了,现在碰水壶一定很烫,你要不要试试。孩子使劲地摇着小脑袋,说:不要不要,我不要……。我抱着他说:我也不想碰,烫到手可痛了,你也要小心,如果是刚烧开的水壶,碰到会烫手,手会不舒服。孩子使劲地点点头说:恩,我知道了,妈妈。(此时,孩子不是因为恐惧而不再碰水壶,而是和妈妈一起完成了一次体验探索,知道了水壶没烧水的时候是冷的,刚烧完水的水壶是烫的,烫到手会痛。知道原理从而懂得应对方法。)
审视自己的信念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事实上,我们很少真正去审视自己的信念,总是自以为是地生活在“对”的世界里,我们不假思索地从别人那里接受,并奉为真理的这些信念,真的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