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一路颠簸,终还是到了。一下车,望着这个荒凉,破败不堪的学校,就这样不起眼的夹杂在这个陌生的贫穷的村庄的学校,雅惠的心瞬间凉透了。从遥远的地方而来,怀着一路的希冀和期喜,要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学校。
多年以后的雅惠,多么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竟然是那么的没有主见,就这样将自己的一生葬送。本来在本地学校品学兼优,是诸位老师得意门生的她,因为出类拔萃,在学校里几乎无人不晓,风云一样人物的她,只因为来家里拜访的姐姐的闺蜜喜欢自己,她们便兀自决定将自己转学,转到了这样一个距家遥远,破败的学校。
看到雅惠失望至极的表情,姐姐只冷冷的说了一句:“不管到哪儿,关键在于自己!”就是带着对这句貌似极“励志”的话的半信半疑,雅惠妥协了,她踏进了那个学校。
“不管到哪儿,关键在于自己!”
是吗?
雅惠为相信这句话付出的代价,令她一生即像咸鱼一样,再不得翻身。
来到这个学校起初的日子,似乎还是让人感觉新鲜和温暖的。一次课上,坐在最后面的她(因为这里教室拥挤,她是后来转来的,为了方便,就被安排在了后面)不小心把桌子上的尺子弄掉了,邻座的一个男生,他有着长长的睫毛,非常好看的眼睛,俊俏的让人不好意思多看两眼。他默默的帮雅惠把尺子拾起来,放在了她的桌子上,出于对他的好感,她幽默的用刚学会的英语对他说了句“thank you!”没想到仅是这一句略带幽默诙谐的回复,下了课,周围的同学蜂蛹过来,来确认这件事的真实。雅惠害羞的回应着他们,就像被记者争相追问的电影明星,惹人注目,而又有一种自在身处的优越感。
一直到来到这个学校为止,从小到大,优越感何尝不是一直伴随着雅惠,让她,始终像白天鹅一样,高高的仰起头颅,又像玫瑰一样,芳香而璀璨。
看着他们一张张亲切而朴实的笑脸,雅惠觉的,自己没有那么孤单了。渐渐的,她在这个学校里有了一些新朋友。有一个叫郭丽丽的,由于姐姐的好闺蜜,也就是雅惠被转到这个学校的始作俑者,这个学校初中一班的语文老师,由于她的交代,让郭丽丽对雅惠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手给予一些生活上的些许陪伴和照顾。郭丽丽朴实,实在,是一个让人感觉温暖的好姑娘,不知道为什么,她对雅惠欣赏又体贴,让雅惠觉的自己像公主般被尊重。还有一个朋友,温柔又美丽,她和郭丽丽是那么不同,可是她同样受雅惠百倍的青睐。她家庭条件较郭丽丽优越一些,她对雅惠亲切温和,让雅惠非常欢喜,她漂亮可爱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雅惠为能有这样一个朋友而感到自豪,她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起初那个姐姐的好闺蜜对她也是照顾的,她回家的时候让雅惠睡在自己的办公室,时不时的关心一下雅惠近期的思想动向。
短暂的快乐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一去不复返,在雅惠一生中,这样温情优越的时光也不可逆的再不着一点痕迹。
周末,大家都回家了,由于雅惠离家最远,为了省车费,雅惠索性不回家了。起初,一些本地的好朋友会在周末来给雅惠做伴,甚至和她一起住进学校里那个由教室改成的大宿舍里,这个宿舍,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都住在这里,没有高低床,只有用土堆砌起来的略高于地面的“床”。大家再把自己的铺盖铺在上面,就这样睡。后来,那些伙伴们迫于家长们“不要夜不归宿”的压力,以及那实在让人难以忍受的鄙陋的宿舍,她们一个个不再来陪伴雅惠过夜了。雅惠一个人睡在那里,离家的孤独和委屈,诺大的破烂不堪的宿舍,吱吱呀呀的木门,莫大的恐惧感,都杂糅进了才十几岁的可怜的雅惠的心里,不知道何时才睡去。
雅惠有时也回家,家庭贫困的她,为了省车费,硬是一个人硬着头皮走完了那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的乏味无比,漫长的路程。重男轻女的爸爸并没有给雅惠作文里读到的“山一样的深厚的父爱”,他自私,狭隘,贫穷,凶悍的剥夺着雅惠聊以慰藉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比如看一些课本以外的书。他也没有维护雅惠作为一个女孩子在成长起来的日渐尊贵的尊严,他言语粗鄙,表情暴怒,伤害着雅惠已经变的敏感的脆弱心灵。他没有给雅惠一个女孩子该有的父爱,反而暴风骤雨般的摧毁伤害一个骄傲的女孩特有的自尊。他无奈而又苦笑着吝于给雅惠生活费的样子让雅惠有一种无来由的耻辱感,又莫名的愤怒。雅惠累了,特别的累。
灰暗的一切让雅惠的心无法再感觉到快乐,贫困充斥着颓废气息的家庭,日渐倍增的学习压力,恐惧孤单的黑洞洞的诺大的“单人宿舍”...雅惠被种种层层卷落的痛苦撕扯的七零八落。
阳光自信的雅惠不见了,诙谐幽默的雅惠不见了,被追星捧月般优越的雅惠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思想日渐暴戾的雅惠,孤僻沉默的雅惠,成绩直线下滑的雅惠,没有了光环的雅惠,再也快乐不起来的雅惠,曾经文思泉涌文作经常被老师自豪的在课堂上当做范文评说的雅惠,而如今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雅惠,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执拗的文字。老师批阅“铁姑娘,可以有棱角,只是太过尖锐也不太好呀!”呵,什么时候,我戚雅惠成了这样一个铁姑娘了。雅惠的心里,是无尽的苦涩和无奈。
自此,雅惠变的木然,直至后来的高中,大学,恋爱,成婚,为人母。
很多年后,已为人母的雅惠,望着自己全身心的爱着的天使一般可爱的孩子,总在想“我一定,不会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一定,用心呵护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灵,不会让我的孩子再那么孤单的,苦苦受着折磨;我一定,一直用心关注儿子思想教育历程,不会随意扼杀掉他本要绽放的璀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