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也就是高中的时候做过一篇阅读理解叫《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歌颂的是大西北。对其中的一句“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印象最为深刻。正是这篇文章使我对大西北产生了情有独钟的向往:那该是怎样的一片土地能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如此坚韧顽强。
于是,十年后,西北之行启程。
一路向北偏西飞行。抵达西宁时已是夜里9点。行人稀少的西宁市区,清凉的微风,干净的街道以及取名颇具西北特点的路名,如昆仑大道、祁连路、柴达木路。这是对西宁最初的印象。
次日早起时下起了雨。天空布满了灰蒙蒙的乌云,窗外风起吹响的树梢。雨里透着凉意,让人错觉已经步入初秋。早餐吃了一碗牦牛壮骨汤面不禁使人顿生暖意,而瓢泼大雨还在下着。待到出发青海湖时已经是上午11点。驾车驶入国道109,电台里放着周董的《晴天》,而此时,雨停了,天晴了,天越来越蓝了。我知道,青海湖越来越靠近了。
车窗外不断闪现的是远处的高山与近处的低平草地,草地上零星的分布着一些牧民帐篷,铁线围墙把牧民的牧区划分得很清楚,自家牛羊在自家牧场悠闲自在吃吃草,奔跑。外乡人看什么都是惊奇的,觉得每一处都是美景,心中开始羡慕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生活得越简单是不是烦恼就越少了呢?或许只是我把别人的生活看得简单而已。
沿着青海湖南环线行走。路旁会有不同家的牧民在路口挥手摇旗,他们在招揽游客进入自家的花田。游客们停车驻足,进到花海中凹造型,看得出大家总希望把最美的自己献给青海湖。还遇见不少拍婚纱照的,看着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美的花再美的景也只是陪衬。
按照行程计划,直奔茶卡盐湖才是目的地。“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茶卡盐湖有着“天空之境”的美称,湖面海拔3059米。在这里有着许多神秘而美妙的传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千位仙女日夜看守而流下的汗水结晶。在神话的渲染下,在蜿蜒不绝的祁连山脉之中,广阔无垠的茶卡盐湖更显得纯白晶莹。
赶着日落驱车折回青海湖。晚上的青海湖什么也看不到,晚风吹得厉害,与湖水拍岸的声音此起彼伏。次日不到6点就匆忙起床。青海湖的另一边开始泛起微微晨光,冷色调的早晨异常的冷,踏着满是露水的草地,人们三两成群缓缓的走向湖边,在湖岸架着照相机,玩起自拍。不时掠过一群湖鸟惊起一片人们的欢呼,除了“好美”,我再找不出其他形容此景。当太阳完全露出湖面的时候,大家逐渐散去,恋恋不舍的返回住处收拾行李即将启程新一天的旅途。
从青海湖前往祁连县的路途是此行青海我最喜欢的一段路。在青海湖北环的一个叫哈尔盖乡的地方转走省道204就可直达祁连县。这条省道的山更高,路也没那么平直,海拔也在升高。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坡,转了一个又一个的弯。而每上一个坡每转一个弯之后看到的风景又是不一样的。云层低到好像可以触手可及,随处可见山顶积雪融化后的痕迹。经过一段翻山越岭后,终抵达“大冬树山垭口”,这里海拔4120米,是爬坡的终点,下坡的起点。从这里眺望远方,山连着山,形成雄壮的山海。大声呐喊一声,声音随着大风消失在山间。
在祁连县以北2公里处的卓尔山,海拔4300米。祁连县历来有“东方小瑞士”之称,从卓尔山俯瞰县城,感觉就像电影《音乐之声》的画面。这里一山有四季,最下面种着藏家特有麦浪起伏的青稞,往上是明黄色的油菜花,再往上是翠绿的高原牧场,然后就是山上种的高山松树和衫木林。与卓尔山隔县相望的是藏区神山——牛心山,7月份时牛心山峰顶还有终年不化的白色积雪,而且还有特有的红色丹霞岩土。那各种颜色片片分明,层次不同,非常有特色。
一路西北行之后,我终于能明白为什么“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因为没有过多的依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战胜面对的困难,作为一个游客我看到的只是牧民们悠闲的样子,我无法了解他们在寒冬里艰苦。牧民们大多散居在不同地方,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谁能帮助他,而是想:他该怎么做。
有很多可选择的依靠势必会让我们失去自强的机会。参加工作后,我们会发现靠谁都不如靠己。每次遇到问题求人帮助时受到冷嘲热讽,而又有多少次下定决心“妈的!以后绝不求你”之后继续求人。下万次决心不如行动一次。十年前的文章十年后再读终于明白这个道理。说到这里,不免会很忧伤感叹自己竟然也到了可以用“十年前”的年纪。刚毕业那年对我的学生说“十年前”我也跟你们一样上初中;从西北回来后带着堂弟去高中报名,我对他说“十年前”我也刚步入高中;开始有相识“十年”的朋友,只是相识并没有深交,很遗憾没有从始至终守住十年友谊。
而我,又需要花多少个十年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