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那么,当你跳出常规学科后,你我来到一个野兽乐园。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正如斯坦诺维奇所言,「聪明的人只有在被告知要如何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优异。」现在,没人来告知你该如何去做。这恰巧是多数寻求智慧的求知者经常面临的情况:这是一个极不确定并高度复杂的世界。黑暗路上,谁是那盏伴我前进的温暖小灯?
武少也是这样,曾经也是个昏头鸭子,很多事情很多问题都是用本能去思考,不懂得怎么去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当然也不懂怎么去多角度多维度地评判信息,更是没有去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很早的时候看过一本《批判性思维指南》算是开了自己的心智大门,懵懵懂懂之间开始学着理性思考。直到偶尔看到斯坦诺维奇的这本《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书很难读但是硬着头皮读完之后你会感觉大脑就像被开了光,一时间之前关于何为理性,为什么我们会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都开始有了清晰的概念,很难说看完这本书我们就能理性起来,但是它为我们打开了理性的大门。
在我们日常,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他很聪明,他智商超高,他的决策和选择都没有问题”,是这样吗?智商高就能理性决策?聪明人就不会做蠢事?为何大学中成绩十分突出的人(他们的智商测验分数一定不会低)在之后的工作中却不一定会顺风顺水。成绩考核的单一方式与复杂社会中面临各种决策所用到的技能与方式有着本质的却别-----智商和理性的分离,这就是斯坦诺维奇想告诉我们的。
斯坦诺维奇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既然「聪明人」会做「傻事」,那么就意味着认知科学对「聪明」的界定出了问题。因此,早在 1989 年,他参照学习障碍的概念(那些智力测验正常,却学习成绩低下的人),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理性障碍(Dysrationalia),用于描述那类智力测验正常、但思维能力却低于人类正常水准的人群。如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认知缺陷没有影响到他在智力测验上的表现,但是削弱了他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
思考,快与慢
《超越智商》这本书知道的人其实不多,但另一本《思考,快与慢》应该更大名鼎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的著作。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写到:
斯坦诺维奇与其长期合作者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首先提出了系统 1 和系统 2 这两个术语(他们现在更喜欢将其称为第 1 类型过程 和第 2 类型过程)。斯坦诺维奇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不同个体面对各种问题时的不同反应,这也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
他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问受试者同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判断成见的影响?斯坦诺维奇在《理性和反思性思维》 (Rationality and Reflective Mind)一书中阐明了他的观点,对书中相关章节的主题进行了大胆而独到的论述。他对系统2的两个部分作了明 确区分,这一区分十分明显,斯坦诺维奇称其为泾渭分明的两种「思维」。
其中一种思维(他称为算法)负责的是慢思考和要求很高的计算活动。有些人在这些脑力活动中比他人做得更好,他们在智力测试中超越他 人,并且从一项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时,他们往往更快、更高效。不过,斯坦诺维奇认为,高智商并不能消除成见。要想消除成见,还 需具备另一种能力,他称其为理性。
斯坦诺维奇对理性之人的定义和我之前说到的「勤快人」有相似之处。他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应当将理性和智力区分开来。在他看来,肤浅的或 者惰性思考是一个反思缺陷,是一个理性错误。这是个引人注目且发人深省的想法。 为了论证自己的想法,斯坦诺维奇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在某种情况下,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此类问题比传统的智力测验(比如智商测试)更能反映出我们对认知错误的敏感度。关于智力和理性之间 的区别是否会引出更多的新发现,时间最终会告知我们答案。
这就是斯坦诺维奇2000年左右首先提的「双系统理论」(Dual-System),他认为人类的心智加工存在系统 1、系统 2 两个不同过程。这里的系统1和系统2仅仅是大脑思维的加工机制过程,斯坦诺维奇现在更倾向于使用进程 1(Type 1 Process)、进程 2(Type 2 Process)来描述我们人类大脑存在的两个进程:快与慢。
三重心智模型
关于智力和理性之间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就是斯坦诺维奇也不断的研究和演化他的双系统理论。在《超越智商》这本书他提出了三重心智模型这一概念。
就像前面提到了,大脑的运作可以分为“快”与“慢”两种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快思考像猛张飞,慢思考如诸葛亮。斯坦诺维奇进一步将大脑的认知过程分为三种心智模式: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1)自主心智即自动反应,又称默认启发式,特点是执行迅速,节约能量,例如被火烧了就快速躲开,熟练地骑自行车,这是人类思考的默认方式。2)算法心智即记忆,计算,逻辑推理等,例如背诵唐诗,算账,算法心智的水平即智商的水平。3)反省心智即对目标系统的正确认识,基于正确认识采取最优化的行动,也就是知识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水平,所谓“三思而后行”。反省心智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心智加工过程。就像你身后的一个摄影机,从第三者角度观测你的一举一动。三重心智中,反省心智与人类的理性思维直接相关。
这里面算法心智又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在不同领域运用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传统智力测试中的图像分类、数列推理来测量。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流体这个词,可以强调这是一个像水一样流动的过程性智力;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通过学习获得的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就像晶体一样结晶成一块一块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所以这是知识性智力。
当然三重心智模型的源头是双进程理,进程一凭借直觉快速加工,进程二由工作记忆介入慢速认知处理。大脑总是个认知吝啬鬼,能省就省。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进程 2 继续进行拆分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除了那类偏计算的算法心智外,斯坦诺维奇将这类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人类心智加工过程称之为反省心智(Reflective Mind)。
斯坦诺维奇注意到传统智力理论作为考察人类认知能力的理论,缺失了两种人类心智运作机制:自主心智与反省心智。因此,斯坦诺维奇重新定义人类的认知能力,将其分成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三种。这就是斯坦诺维奇的三重心智模型。其中:
自主心智来自进程 1,同时受到进化与内隐学习影响,比如看到蛇就会害怕或者学会骑自行车后,不再需要思考。
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来自进程 2。算法心智就是传统意义上智商测验考察的能力,比如记忆、处理速度、逻辑推理这些。反省心智主要指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如行为经济学关心的非理性偏差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也就是算法心智,更多地是做执行、推理、运算的工作,而反省心智则是理性思维的核心,它在旁边冷静观察,适时对算法心智进行压制、警告、调整。我们平日所说的聪明人,也就是高智力人群,是否也同时具有理性思维呢?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是:理性(反省心智)与智力(算法心智)总体呈现微弱相关。也就是说,聪明人未必理性,聪明和理性是两个独立发展的能力。
关于认知去耦
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境,进程一,我们的无意识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也就是自主心智在工作。这时候进程二会去分析,你这个反应对不对,要是不对,我就中断你的反应,然后压制你的倾向,这是算法心智在执行任务。凡事有破有立,压制完了,然后呢?
然后要用更优化的反应去替代原反应,那什么是优化的反应?在你做决策的时候,你了解情境的全貌和细节,但你无法预测未来,因此,你需要进行假设性推理,创建一个临时的模拟世界模型,并在这个模拟世界中测试各种行为和结果,得出一个最优解,将其作为反应输出。这一切都是在你的大脑中完成的,而执行者就是反省心智。
所以决策是怎么来的 —— 自主心智反应,算法心智压制反应和去耦,反省心智发起压制指令和去耦指令。去耦是什么?去耦就是在假设性推理中,为了不将真实世界表征和你假想情境混淆,为了防止表征滥用,所以将次级表征与世界分离的操作,它是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核心认知功能,人和人之间智力差异在哪儿,关键点就在认知去耦上。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
人为什么会做非理性的事情?尤其是为什么说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考试中得高分的学霸,未必能在人生道路上比学渣过得更好,因为在许多关键的人生里程碑式决策上,理性的重要程度远超智力。
人的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低能耗的进程一加工,因此人在多数时候容易对自动加工机制有很强的依赖自然会导致非理性决策。比如在金融领域,失败的投资者各有各的错误,譬如迷之自信,坚信自己处理信息的效率优于他人;比如对随机事件过度反应,为随机事件寻找解释,老想搞一个大新闻……
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增加基因的繁殖适应性,而非人类理性。适应性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性的提升。人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因为进化导致的幸存适应机制,往往不会做出最优选择,也不擅长做出让自己开心的选择。
人类大脑不理性的主要特征有两种:一是信息处理过程问题,所谓信息处理过程问题就是人的大脑处理问题容易简单粗暴,多数依靠自主心智,就是受到认知吝啬鬼的影响。二是内容问题,内容问题是指我们在进行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时,所必需的某些具体知识结构。当理性行为所必需的思维结构缺乏时,我将其定义为“心智程序问题”。斯坦诺维奇在这方面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指的是生理上无法感知情绪,导致了自主心智的受损。
认知吝啬鬼包括:默认自主心智加工,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反省心智对于自主心智的压制失败。
心智程序问题包括:缺乏必要的心智程序,安装了错误的心智程序。
认知吝啬鬼
每个人都是非理性的,只是程度不同,一方面是因为进化赋予我们的先天认知能力过于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后天学习和训练既不能对抗先天的本能,也由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简单快速粗暴,大脑的运作方式是“能偷懒绝不少偷一点懒”,总是倾向于最节约认知资源和能量的运作方式。即是:不需用脑时,不用脑,需要用脑时,也不用脑。
认知吝啬鬼决定了人的多数决策都是依靠自主心智完成的,而认识吝啬鬼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1)锚定效应,焦点偏差。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先锚定一个最容易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相关数字,然后基于已知的特定信息调整,以获得想要的结果。资产评估公司在为船舶估值时即采用此方法,选择同类型的船舶的近期数据,根据差异做调整,获得想要的数据。
2)默认选项,直接使用默认值。理性是懒惰的,环境制定者可以做出正向的利用,改变环境可以引起大的变化。
3)生动性偏见,大脑对信息的生动性和鲜活性特别敏感,很容易受生动性却不具代表性的数据和事实的影响。生动的描述会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反应,继而影响人做出的决定。
4)后视偏差,一件事情做之前和做之后人的看法的改变。
5)属性替换,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发现很困难,然后发现评估与属性A有关系的属性B容易一些,就改为评估属性B。
6)默认启发式加工,本能选择。
7)我方立场信息加工。从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是一种很耗费认知资源的事情,所以人们倾向于仅仅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境进行评价。这不仅会损害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也会损害产生信息的能力。
(1) 过度自信,对首先跳出脑海的想法很执着,不去寻找自己错误的理由。
(2) 控制错觉,个体相信通过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结果。
(3) 沟通和知识假设中的利己主义,以为别人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
8)框架效应,即人们对本质相同但表述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是对给定的表述方式的被动接受。人们的选择偏好多受到外部因素(那些有权力塑造环境,决定问题措辞方式的人)的影响,而非基于个体内部的心理特征及偏好。
9)思维的不证伪性,往往人不习惯去证明错的是错的。不习惯从多维,或反面考虑问题。
10)压制失败,在调用反省心智后,仍然听从自主心智的号令,情绪战胜理性。我们会为无意识行为编造出虚构的理由,以证明它们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极端的认知吝啬鬼全然没有「独立之思想」,决定他们心智如何加工信息的是眼下最生动的刺激,最唾手可得的信息或最与众不同的线索,认知吝啬鬼会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标签化、如何设定锚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动性的人占尽便宜。如果你了解了人的大脑的局限性程度,回顾过去所做的决定,会有多少次啪啪打脸的经历呢?非常刺激,我想都不敢想,只能告诉你,大脑是认知吝啬鬼,人人如此。所以我们要追求反省心智的成长,让认知灵活,让思维开放,追求独立语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心智程序
“心智程序”是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既然我们的大脑会安装各种各样的心智程序,那么,有好的心智程序,也有坏的心智程序。
好的心智程序有:
1)概率推理,包括基线概率;
2)逻辑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的规则,如明白证伪、证据的不同层级、个人经验作为证据的不足等;
3)决策科学,包括决策偏好和备选假设,学会执行意图 if-then 神器;
4)科学推理,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5)经济思维,包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有时大脑中没有存储足够处理复杂局面的知识结构,即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缺少必要的心智程序;有时大脑中存储了与世界现实不一致的错误知识,即错误了的心智程序。
理性如何获得
理性的两种分类,工具理性:最优化去实现个人设置的目标;知识理性:自己信念与真实世界的一直程度。简单来说,理性就是关于什么是真实的以及如何行为的问题。理性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世界并与世界的困难和复杂相处的能力。
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变化,大脑负荷过载,理性的价值愈发凸显,而不是聪明,为什么这么说?理性并不是聪明,在斯坦诺维奇的三重心智加工模型中,所谓聪明,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智商。而理性,则是一种对聪明进行监控的能力,即反省。打个比方,聪明就是汽车的发动机,理性则是驾驶员。智商高低,就像是发动机的好坏。理商高低,则是驾驶员的控制决策能力。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因为聪明人未必理性。
斯塔诺维奇给出一个结论: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优异。这是因为理性关于选择,让我们选对。聪明关于行动,让我们勤奋。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遭遇的选择几何级指数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理性的价值将远大于聪明的原因。
那么,理性是否可以习得?斯坦诺维奇的答案坚定不移:理性可以习得,甚至比智力更容易习得。这就是说,理性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获得的思维技能,在有生之年它就可以被习得。 提高理性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便是减少非理性,对应以上非理性的原因与表现,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提高理性:第一条途径是避免先天的信息加工缺陷(即认知吝啬鬼),前面有详细说到认知吝啬鬼的10种表现;第二条途径是给自己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坏的心智程序。
在减少认知吝啬方面, 查理.芒格和企业家多贝里选择了“检查清单”的模式,即将心理学家发现的和自己总结出来的,决策时容易受其影响而犯错误的心理倾向和思维谬误整理成清单,在做决策时一一对照,如果发现中枪立刻躲闪。具体可参见《穷查理宝典》、《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
在减少心智程序问题方面,我以为“求是”的精神帮助最大,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和客观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去探索世界,并随时准备承认自己的错误,根据证据调整信念,像一个科学家一般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和面对的问题。
巴菲特说:“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考框架(知识理性),以及避免情绪失控保持理性思考的定力(工具理性)。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的智商(算法心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反省心智)。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于理性。”
阅读斯坦诺维奇的这本《超越智商》,就像踏上了一条理性探寻之路。
而深思熟虑,约束自我行为,审慎决策,明确目标优先级,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校正。这是人所应有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