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儿童观中的教育之道》
阿莫纳什维利
儿童的童年生活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发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的人类经验的翅膀
过度关注成绩,不交友——成长的真空
没有必要指令六岁的儿童必须好好学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喜欢学习的人。
相信儿童,教师对每个儿童都应抱有积极、真诚、乐观的态度。
阿莫纳什维利将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教学成为后方教育和教学战略。实质就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借用“自由选择感”原则,根据儿童发展的个性特点,从他们的立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潜力可到到的水平出发,巧妙运用教学艺术,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儿童自主的要求。
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儿童视角”,是值得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深思的。
阿莫纳什维利坚信:教育的强大力量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以普遍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让儿童感受到温暖和真诚。
阿莫纳什维利强调师生合作,教师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无论他的成绩、家庭背景如何,都要相信他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教师的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正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关怀唤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在阿莫纳什维利看来,孩子们是他的老师。他认为:“我将教他们读书和写字,计算和加减乘除......而他们将授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
他认为,只有从孩子身上才能学到他们需要怎么样的教室,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也只有孩子们能够给予教育思想的养前进料,促使教室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杜威
不成熟的状态恰恰是儿童能力的体现,这种不成熟状态不代表“缺乏”和“一无所有”,它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潜藏着巨大的能量的力量
卢梭
让儿童成为儿童
教育应该赋予儿童“有节制的自由”
“一个人在没有自由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责任。现在的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权力剥夺了本属于 自由,同时也把责任背到了自己身上,摇摇晃晃,疲惫不堪。
蒋勋《生活十讲》
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没有办法转化为智慧
人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倾听孩子的心事: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我们冲的太快,没有办法一下子刹车,但是可以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去做,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心灵的空间大一点。
老子一直在讲“空”,她说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是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能住在房子里,是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而是无。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的很饱的人,对事物不会感兴趣。
当一个孩子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他会非常不快乐。所以他很痛苦,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
樊登读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
“这孩子自立能力为什么这么强?我跟他们家庭互动的时候,就会发现她爸妈会经常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孩子,所以孩子身上有特别多的责任感。而且父母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会毫不吝啬地肯定和表扬,他们说起自己的孩子时候,那种骄傲的那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
甚至他们夫妻之间的互动也是这样,老婆在讲到老公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毫不掩饰的崇拜和喜爱,这个家里边的人的互动是非常健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让孩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是作为孩子的保姆,跟在孩子后边,生怕孩子出问题,这时候孩子会很难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
第三个原则,要知道思考的过程是重点。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重点,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才是重点。我们很多父母不愿意去尝试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原因是说,那这样做不就错了吗?这样做的结果不就造成伤害了吗?这样不就得罪了人了吗?你总是担心每一件事的结果。
但是和每一件事的结果比起来,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人生的结果,你让这个孩子的人生收获了什么?他有没有得到成长?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每一件事解决之后的那个具体的结果,教会孩子解决这个事的过程才是我们进行ICPS的核心所在。”
“然后就发现那些在学校里边欺负人的小霸王大部分都分辨不清这个图上画的表情,他们会说一个看起来很生气的人很正常,他挺好的,或者说他很高兴,他们分不清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经常被人忽略感受。
一个人经常被别人忽略感受,他就会倾向于去忽略别人的感受。就好像我们很多家长在教小孩的时候,小孩子摔倒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要哭,起来。尤其是男孩子,男孩子遇到了委屈,哭得特别难过的时候,父母会说,哭有什么用?不让他哭。所以孩子越哭,父母越生气,最后导致孩子在你面前真的不哭了,但是他学会了什么呢?他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
“第三个就是讨论感受,要跟孩子讨论他的感受。
有一件事需要提醒,就是在跟孩子讨论感受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多地评判。我们很多家长跟孩子谈话的时候,孩子说这个事我真的特别生气,家长喜欢说,这事其实你不应该生气。
你注意,你这是在讨论感受还是在评判呢?当你一张口开始评判他的时候,孩子跟你讨论的兴趣马上就没有了。因为他只要跟你讨论,你就会说他不对,你就会说他这样做是不行的。所以当家长更多地去评判孩子的感受的时候,孩子会逐渐地远离你,他会觉得他跟你聊天压力很大,因为你们总是说他不对。
所以,作为一个智慧的家长,你应该懂得跟孩子讨论感受。什么叫讨论感受呢?说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说,我很生气。那为什么生气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生气?这叫作讨论感受。而不是简单地说,你不应该生气,我并没有想让你生气,我们不是故意的,爸爸妈妈都爱你,这些话都没用,这些话都是在评判对方,认为对方不对。”
“所以当你用这种原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谁在解决问题?是孩子在解决问题,还是父母在解决问题?看到了吗?我们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分分钟地替孩子解决问题,而这时候孩子压根学不会。”
所以这本书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讲就这么多。ICPS的核心就是首先问问题,然后问感受,然后问怎么办,然后这就叫作什么,把这几步学会了就可以了。
但是你会发现,难点在于让父母学会抽出身来,你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让孩子成为主角。
写在书摘后:
喜欢梁文道的《悦己》里的一段话: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每个周六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都会很感恩的练琴、读书、听音乐就这样静静待一天,这是我自己的充电方式。因为已经三周没能自我充电,今天一口气练了四小时琴,读了三本书。一边读一边对本周的流水账有了一些新的梳理思路。所以我特别赞同楼上蒋勋提到的老子的“空”的理念。每周能有一天把自己放空了,才能更好的吸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