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应该仔细到什么程度?是否要一字一句,力争把全部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你是这样的读书人吗?小心“仔细阅读”的魔咒将你套牢!
多年的学校教育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能准确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准确地选出表达主人公心情的选项。
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清规戒律,曾经束缚了很多读书人。走入社会的我们,却好像依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课堂上:一定要逐字逐句记录老师的讲解和板书,一定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将书籍的内容印在脑海里,这样才算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是,这样的努力有意义吗?我们是否将读书这件事考虑得过于沉重了?
印度作家印南敦史在他的著作《快速阅读术》中说:即使是仔细阅读,“记不住的内容”还是会遗忘。
作者认为,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其实,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我们的阅读和聆听方式也已经发生了改变。大量的网络新闻、社交网站讯息,逼着我们进行粗略阅读,快速浏览,如果我们紧抓着传统的阅读模式不做改变,实在是不太现实。
对书籍太过严肃认真的人,今后恐怕越发读不下去书了。
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那些深深打动我们的书籍,其中的内容,我们真的全部记住了吗?能够留在记忆中的,恐怕也就是某一两句话吧!
快速阅读术,建议我们从“仔细阅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哪怕阅读之后只有片断的记忆,也是成功的,不要奢望“全部消化吸收”。
因为,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碎块”,我们才能更好拼接出完整的“新事物”,进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浪头有花 将陪你一起阅读《快速阅读术》这本书,跟随作者“从1页读5分钟,到1年读700本”。
期待我们可以,从烦恼的“慢读者”华丽转身为高效的“速读者”,让家里的书籍不再“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