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世界的格局
在台式机、笔记本领域,基本是英特尔、微软独大,它们的产品都是基于X86指令集开发的。而在移动领域,比如手机和平板电脑,有苹果、高通、博通、三星、华为等公司,它们都在研发自己的芯片,不过并不是完全独创,而是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也就是ARM构架上,改造出自己个性的处理器。
什么是ARM构架呢?就是指算数单元、通用寄存器、状态寄存器、乘法器、指令译码、流水线等要怎么设计。今天我们知道的骁龙870、苹果A14、华为麒麟990等芯片,就是这样从ARM构架改造出来的。
ARM公司是不做实物芯片的,它只提供参考方案和修改方法。它靠什么盈利呢?主要是两部分,一次性技术授权费和版税提成。
一次性技术授权费就是,你如果想在我的标准模板上修修改改,我给你提供模板和修改软件,还有技术指导,你给我钱就行。至于你拿这套模板自己开发没开发出芯片,后来又卖没卖出去,我就不管了。还有一部分收入是版税提成。只要你使用我的模板开发出的芯片开卖了,每卖出一颗芯片,我就从中抽取百分之多少的提成。
这两部分分别占ARM收入的30%和60%,其中版税部分占比在最近5年里越来越高。这也好理解,因为更多厂商使用ARM的平台后,造出的芯片特别有竞争力,非常好卖。这自然也鼓励ARM把平台做得更好。
为什么反对声这么强烈?
其实,2020年英伟达提出的这次收购计划并不是ARM第一次被收购。1980年代的收购我们就不提了。2010年,苹果曾提出以85亿美元收购,被ARM拒绝了。最近一次是2016年,ARM被日本的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成功收购。
ARM那次被软银收购,业界虽然也关注,但反对声音几乎没有。而这次英伟达的收购,反对声音却很强烈。为什么呢?
本质原因是,软银集团历史上的主营业务从来没有芯片,而这次的收购方英伟达本来就是非常有实力的芯片厂商。
现在,英伟达以蒸蒸日上的态势收购ARM,其他芯片厂没有一个感觉轻松。它们倒不是担心现在的手机芯片市场,而主要是担心未来前景广阔的人工智能。
比如,高通、英伟达、联发科,这三家都是现在排名全球前四的芯片设计公司,都瞄准了ARM构架的人工智能芯片。在英伟达收购ARM之前,这些厂商是公平竞争的,而收购后,只要英伟达保密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偷偷知道另外两个竞争对手关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开发细节,看看它们的弱点、强项,然后自己吸取经验。
而且,因为ARM要向芯片厂收版税,而版税是按颗计算的,所以连对手公司的芯片出货量都可以精准到“颗”。大家同在一个牌桌上,英伟达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牌,你说别人还怎么赢?
英伟达当然知道潜在对手们的担忧,它承诺ARM的总部会继续留在英国剑桥,而且收购后必定延续ARM的独立与中立性。
从英伟达过往历史看,它是一个讲诚信的公司,所以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破坏ARM的中立性的。而且最近10多年,之所以这么多芯片厂都围绕着ARM形成生态圈、食物链,中立性正是最重要的资本。英伟达当然清楚这一点,破坏这一条就相当于砸自己的饭碗。
但是,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假设。在你死我活的情况下,英伟达一定会利用自己旗下拥有ARM的优势,先活下来才能有之后的事情嘛。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危急关头的时候,英伟达可能因为掌握了ARM就可以独活,其他对手说不定就会因此丧命。毕竟,损失信誉和破产比起来还是轻多了。
英伟达很谨慎,其他厂商很提防,ARM自己是什么态度呢?
2010年,在ARM还没有被软银收购之前,曾经拒绝过苹果85亿美元的收购。它当时的理由是,ARM作为中立公司才更具有价值,苹果收购它的唯一理由就是消灭竞争对手。我想,这也是今天ARM的价值观。2016年它之所以能被软银收购,也是因为软银并不参与芯片竞争,它的中立性没有因收购而丧失
这次它为什么同意一个很可能丧失中立性的收购呢?
因为身不由己,卖不卖已经是软银集团说了算的事了。2019年,是软银集团历史上亏损最大的一年,130亿美元的亏损。而且因为疫情的原因,之前重金投资的网约车、连锁酒店、共享办公,在2020年会进一步扩大亏损。面对1700亿美元的债务,软银不得不出售核心业务,ARM是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股票也是其中之一,规模也在上百亿美元。
实际上,ARM从今年年初就一直在寻找买家,当时苹果、三星、微软、谷歌、亚马逊都有过考虑,但最后这些企业都觉得收购可能不被批准而放弃了,只有英伟达留了下来。
这桩收购对英伟达的好处非常明显。
首先,400亿不是400亿美元现金,而是120亿左右的现金加230亿英伟达的股票,还有未来几年如果ARM业绩达标后的50亿现金。所以实际上,英伟达的现金压力并不大。
但它能得到的,却是芯片帝国拼图的最后一块。
假如收购成功,英伟达会占领三大平台:第一是它自身的传统业务——GPU(显卡),这个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游戏;第二是2020年4月它刚刚花69亿美元收购的网络硬件厂商Mellanox(麦拉诺斯),它生产的芯片专门提供数据中心间大吞吐量的传输;第三个平台就是计划中的ARM。
换句话说,如果收购成功,英伟达会拥有世界上绝对优势的并行计算+单线程计算+网络高吞吐量计算能力,横跨PC、笔记本、移动设备、物联网四个领域,很令人看好。
收购能否顺利进行?
问题就在于,能不能收购成功。这么大规模的收购一般要历时1-3年,除了双方股东同意外,还要各国审查通过才可以。
现在双方股东已经同意,接下来就是英国、欧盟、美国、中国的审核了。审核名义上是为了反垄断,实质上是各区域中客户和潜在竞争者的利益博弈。英伟达给收购留出了18个月时间,也就是说,这桩收购最快也要等到2022年第一季才能完成。
对英国来说,如果能看到被收购后ARM还特别中立,而且还能大幅增加英国就业,也许会同意。但之前软银收购时就承诺过就业人数翻倍,结果就没有达到。英国现在评估,认为合并后就业人数不会上升,很可能还会大幅下降。
美国同意的可能性比较高。
中国同意的可能性,据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说,也很有希望。但我觉得,实际上是两说的。
因为一旦收购成功,ARM将成为美国公司,就要遵守美国关于知识产权的出口禁令,禁令很多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如果ARM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一旦禁止出口,中国99%的手机硬件将一直停留在2022年的水平。
但是,中国也有可能同意。因为知识产权出口禁令到底勒多死,只受一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并不会因为英伟达没有收购ARM而放松。从这一点出发,如果中国同意收购,英伟达因此受益,它也会尽全力争取和中国厂商的生意往来,反而会更好。
一旦收购成功,英伟达在手机和PC上的优势必然形成。这就会推着其他正在使用ARM构架的芯片厂留出一部分研发力量准备后招,也就是非ARM构架。今天看来,这个构架最可能是RISC-V。尤其是咱们国家,一旦被限制使用ARM构架,RISC-V是目前比较完善的选择。
到底使用哪个指令集,当然和技术细节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生态圈是否形成,也就是用户、软件开发者、广告商、渠道商、知识产权、芯片厂等是不是已经一起在赚钱,并且在利益分配上达到了动态的稳定。
一套新构架至少需要全行业一起博弈十年才会有初步的稳定。今后十年、二十年,我们的手机和PC是什么构架的,和今天英伟达是否成功收购ARM密切相关。
备注:
因为ARM有中国公司投资,所以中国会参与审核。这种特殊行业的收购,肯定会经历很多利益博弈。说实话。以资本的尿性,什么承诺就业,什么独立发展。都是扯淡。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就像文中所说,真正遇到损失信用还是破产的时候。企业会怎么选?《美国陷阱》这本书里有讲过能源巨头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电气的收购案。收购的时候所说的承诺往往只是促成的一种手段,真正收购后,该怎样就怎样。很多人都明白,特别是高层,但都装着糊涂。
文章来源:《卓克·科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