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内容回顾整理
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
3个支撑结论的理由,构成“金字塔”的形状
为什么是3个呢?一般少了感觉说服不了别人,多了又有点难以理解,所以找一个平衡点,就像三脚架似的,让结论稳定扎实。所以,一般情况下有2~4个理由时,大部分情况选用3个,平衡性比较好,当然,如果3个理由还是比较弱,可以加上第4、第5个理由。
逻辑清晰的表达方法:“论点→结论→理由→行动”
○ 按顺序表达的内容更容易理解,用“论点”明确主题,用“行动”确保实行
○ 按顺序的表述让沟通清晰有条理,适用于所有工作交流
如何开始你的谈话——找到论点
“论点”是什么?
“论点”就是“接下来谈话内容的中心”,也就是问题或疑问。就是需要得出结论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论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这场交流或这份报告、方案是否有意义,因为无论是商讨交流还是撰写方案,清晰正确的论点代表着真正的问题,如果连问题出在哪里都没有清楚,花再多的时间讨论,写再详细解决方案、执行计划都是白做工。
论点=情况或背景+问题点
一句笼统不完整的话是无法构成论点的,为了明确论点,应该先说“情况或背景”,并且要保证你的阐述是听的人能够理解的,这样更容易顺利进入话题。
就好比微信上男神突然问你:“有空吗?”
你的心理活动:什么情况?我该说有还是没有?万一我说有,他让我帮忙向海燕表白怎么办?万一我说没有,他其实是想向我表白怎么办?……
那如果男神在微信上这样说:“最近,我的游戏号终于满级了,今晚8点,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你是不是秒懂?
(这个例子我纯粹瞎扯的)
为了更容易明确论点,如何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阐述的情况呢?
根据对方的认知程度,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如果对方对问题背景/行业认知程度很了解,就简短说明,运用专业术语都没关系。反正,就应该详细而通俗。
只有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的情况达成共识,事情才能正确推进。为了让听的人站在和自己共通的前提条件下,就需要注意从对方能够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
你考虑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吗?
即使考虑了也是无法解决的情况其实我们经常面对,尤其是关于生活、关于未来一些虚无缥缈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论点没有意义。
比如:
最终,催生的烦恼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考虑就是浪费时间,这个论点没有意义。
与工作相关的论点(问题点)3种类型:
①“原本是什么问题?”(提出问题:what)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检查原因:why)
③“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检讨解决方案how)
有的论点还使用到“谁(who)”“哪里(where)”“何时(when)”“多少钱(how much)”等。
这里我觉得有点难懂,不知道是我理解能力问题还是翻译问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what”、“why”、“how”这些都可以作为论点?
论点应该是“有思考意义的内容”。有意义的论点就应该是“能联想到行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