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老广州的地名,从一到十,齐整有趣:一德路、二沙头、三元里、四牌楼、五仙观、六榕路、七株榕、八旗路、九曲巷、十甫路。
崇艺君这次来到了一德路。一德路是越秀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它承载着很多老广州的记忆。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条路的两个招牌:一是这里诞生了广州最具规模的商业街,直到今天,一德路的玩具、干果、海鲜以及工艺品的年销售量还占全广州的七成;二是在一德路上坐落着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
从地铁1号线“一德路”站走出来,“未见其物,先嗅其味、先闻其声”——扑鼻而来一阵海鲜的咸腥味,伴随着拉货的小推车车轮碾地的碌碌声、货物装卸的落地声和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声。沿街走下去,商户如云,先是海味干货,再是干果蜜饯。
鳞次栉比的商铺、络绎不绝的行人、不绝于耳的喧闹声,使这条街道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而同时,满目的山珍海味、小巧的传统模具、沿路的骑楼建筑,又给它贴上了老广州的标签,将人拉进温暖的怀旧情怀中。
经过一连串商铺之后,崇艺君和石室圣心大教堂不期而遇。
在来这里之前,崇艺君在网上看过很多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照片。但亲眼看到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发出了惊叹。
果然,没有比眼睛更好的相机。在湛蓝无尘的天空下,午后的阳光打在砌成整座建筑的花岗岩上,折射出淡淡的光芒,温柔地凝视着前来瞻仰的人们。仿佛一旦踏入这片区域,周遭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了。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它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历时25年才建成。它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被誉为“远东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被称为“石室”,是因为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使其成为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因为是为宗教服务,所以华丽的设计里面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宗教符号。
首先,整个教堂的造型,在上空看是一个巨大的拉丁十字。而在基督教中,十字是耶稣基督的象征,具有崇高无上的意义。
石室圣心大教堂正面的中央,有一扇直径7米的硕大石雕镂空圆形玫瑰花窗。玫瑰花窗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征,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也有类似的玫瑰花窗。
圣心大教堂的玫瑰花窗中心为1个小“十”字,四周绽放出24朵花瓣,花瓣顶尖上有12个小圆,圆与圆之间有12个小“十”字,共同构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玫瑰花图案。而在基督教中,“十”字形代表基督,彰显耶稣基督在教会中的中心地位。最外围的12个圆和12个小“十”字分别代表旧约12圣祖的教会和新约12宗徒基石上的教会。“24”则是指《默示录》中围绕在耶稣宝座周围的24位长老。可能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这扇玫瑰花窗的华丽外观,而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来说,它却有深刻的宗教寓意。
类似的宗教痕迹在圣心大教堂中随处可见。教堂正面两侧的墙体上留有这样的字样。
这是因为当初圣心大教堂奠基时,从以色列耶路撒冷圣母墓河取了石头,从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取了一公斤泥土埋在了建筑的基底上。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起源地,是基督教徒心中的“圣城”;而罗马是基督教传播和兴盛的地方,所以这两个地方对于基督教都有非凡的意义。
教堂两边高耸的双钟楼塔楼,是哥特式建筑中、晚期风格的典型特征。教堂在建筑局部和细节上也有许多尖形构造,使整个教堂充满了向上的冲力,展现出一种升腾感。
教堂入口的几座拱门由逐层递进的尖券组成透视门,极富层次感。与之相呼应的,是走进教堂时,在通向祭台的左右两侧,由巨型石柱支撑着的相互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和外观保持一致的向上升腾的感觉,渲染庄重的宗教氛围。以高、直、尖的向上动势的建筑造型象征了教会和俗世尘寰的区别,表现天主教徒对上帝、天堂的追求与向往。
较早的罗马式教堂窗户较小,留出很大的墙面空间给艺术家创作壁画。而哥特式建筑几乎没有大片的墙面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总面积巨大的彩绘玻璃花窗。圣心大教堂的玻璃窗图像以《圣经》中《新约》《旧约》里的故事、代表人物为原型,刻画了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的晚餐等约60个圣经故事。在室外只能看到它们隐约的轮廓,在较暗的室内,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折射出斑斓的色彩,美轮美奂,仿若天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因为是有中国工匠修建,所以在其中也能找到许多中国的元素。
整座教堂的建造采用中国传统的糯米桐油代替水泥,防水牢固;地板材料也从石块换成了广东大阶砖,防湿防滑。为了适应南方多雨的天气,墙身上设置了多处排水口,都以中国传统的瑞兽狮子为造型。
建筑外部和入口的高浮雕和圆雕像沿袭了广式木雕的手法技巧。
很多游客来这里都是为了一睹这座建筑艺术瑰宝的风采,而实际上,石室圣心大教堂伫立在老广州城的重要街道中央,除了展现了一道中西合璧、无与伦比的风景之外,它还是一段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历史见证。
石室圣心大教堂的所在地,曾是清政府驻两广最高行政机关——两广总督行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法国强行永久租用这块土地以修建教堂,作为清政府对以往摧毁天主教礼拜堂的补偿。石室圣心大教堂由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三世拨款修建,被视为征服古老中国和异教徒的伟大胜利,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却是丧权辱国的奇耻大辱。
在教堂的兴建过程中,广州市民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例如教堂修建时周围居民被要求用砖堵塞窗户,“一律不许望见天主堂(工地)之内”;附近民居发生火宅,居民欲进教堂工地取水救火,却被教堂的工匠们阻止……教会和广州市民的激烈矛盾一直从教堂兴建之初延续到教堂落成之后许多年,而修建教堂的工匠也为国人所不齿,其中的领头人蔡孝,尽管为后世留下了如此技艺高超、无与伦比的杰作,却被国人引以为耻,连在家乡的方志家谱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历史的风烟散去,讲述故事的砖瓦犹存。
很少有人再深究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行的人们孰对孰错,但永远会有人好奇为什么一座充满了欧洲古典气息纯正的教堂建筑,会出现在老广州的喧闹市井之中。
一座建筑,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段历史,它使人铭记、警醒、思考。这就是有生命的文化遗产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
崇艺君走出来的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哦~
参考文献:
《建筑语言诠释的宗教文化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建筑魅力》
《石室与蔡孝》
《从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看哥特式建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