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是一种态度!
有时候,总觉得做事情差不多,其实差很远。
写这篇随笔缘由要从前几天我的学习笔记开始说起,和每天一样我都会把写完的东西给“大哥”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去年十一月份我们的学习计划主学是《灵岩遗旨》,里面有句话我记忆深刻就是:“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和我一样大部分人都会说这是印光大师说的,而且大家也都会引用,这样经典的语句。在我的笔记里我是这样写到:
显意上人《观经疏楷定记》:“取要之言,释迦,诸佛一代三世所说正法,数越尘沙,莫非此法海之所流所摄。”和印光大师: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归还此法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更深刻理解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意思,增加法深信,“无量寿法”摄理事,体用,有为无为恒沙功德。如是诸法,性相圆融,理事无碍,寂用湛然,常乐我净,名大涅槃无上佛法。
大哥瞬间回了我一句:“无不法界流应之前出自彻悟大师”。我当时还反复确定我确实是在《灵岩遗旨》里面看的,不会错。但是我没说,“大哥”马上给我扔过来理由:“彻悟大师有释华严愣严 ,先建立 。因印光大师直承彻悟大师 。可以先写, 印光大师说过我们现在有力探源去做 培养严谨度, 回去看《净土十要》”。过了一会儿又给我扔过来一句话“百度查了 ,是出自彻悟大师。”不禁感叹,不愧是我“大哥”,对于教理的学习总是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打磨。“大哥”总说我们拿出来真的东西要对得起我们每天吃的饭,对得起身上的如来衣,不枉费师父的苦心,更是对自己人生负责。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说:古人道明德立,足为人天师表,然后有语录垂世。大率有二:或门人所记,如六祖坛经之类是也;或手自作之,如中峰广录之类是也。我实凡夫,自救不了,为吾徒者,慎勿笔吾一时偶尔之谈,刊为语录。不唯妄自尊大,又偶尔之谈,或有为而发,或因人而施,未是究竟了义,而况听者草草入耳,便形诸纸墨,亦恐有误人之过也。佛法除了经、律、论三藏外,祖师大德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时代的众生修行,著述了包括各种“注”、“疏”、“语录”在内的补充法语,丰富了佛法体系。作为众生修行的依止,这类法语为确保纯正无误,为开悟有证的大德所著。莲池大师的言行折射出了大德们对佛法极其严谨和负责的态度,以及谦逊的风范,使后人对佛法体系的历久弥新生起信赖之心,让后人敬仰!
上人在真谛里第五条说:恪守传承,著作演讲,必依传承,绝不妄自,越格发挥。出家人是代佛住世,是弘扬佛法!说话由其是弘法,言语一定要严谨!要经头脑思考后再说出,否则,讲出的话会违背佛法的,弘法效果也会适得其反的。
恩师对我们每个月的问答就不用说了,即使是随缘开示,都是很严谨的,那都是有经证,祖证,事证。读了几个月的《学修净土发愿文》,我都什么感觉,通过这段时间祖典的诵读,我发现师父这发愿文写的太好了,真的是一字一句皆有出处,恪守传承,做到述而不作。恩师的个性就是低调,严谨,认真,脚踏实地这就是一个优秀法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我没有做到严谨,除了出家这件事,经过深思熟虑,对于法义的学习真的要追本溯源,根本的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归宗的同时还要有各自的安立,师父在出家之初为我们在这里建立严谨的学风,为弟子,必须依教奉行,方可名实相副。
如何能做到严谨呢?
第一、 心一定沉下去,静下心来做事情。
人在情绪不佳、着急忙慌时,很难严谨。 所以一定要心沉下来,心平气和。
第二、检查三次。
我刚才查了一下“严谨”的名言,有两句话特别好。
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三次。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
三次避免你出现错误,出版行业里有着“三审三教”,也是这个意思。
第三、专业的“匠人”精神。
只有专业,才能懂得。门外汉,从来都是看热闹的!
这篇文章写给自己,告诫自己,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