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一直说不出“仪式感”是怎样一种体验,或者说有这样一种体验围绕着自己,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词去描述。
记得爸妈第一次来重庆前,他很紧张,找我做了很多功课。饮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爱好和忌讳,聊天措辞要注意什么,举止要怎样才能达到他们认同的大方得体,要怎么给出爸妈刻意刁难时的完美答案……
而且反反复反复问了很多次,一再提醒我有没有遗忘,会不会讲得不够详尽,问得我都觉得烦了。
其实,刚开始我也说不上什么,一面感动于他的重视,一面又觉得太小题大作,大概想又不是皇亲国戚,哪来那么讲究?
仔细回忆,却发现平淡的生活中有好多快被我遗忘的细节。
爸爸每天都喜欢小酌怡怡情,然后才是吃上一碗饭,最后再喝上一碗汤,饭后必须泡上一壶茶,哪怕一个人也好,都要坐下喝上一阵才会去做其他事。这似乎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差一件事情,就会浑身不自在。
妈妈不喝酒,饭前就会喝上一碗汤,然后再是吃饭,妈妈总是最先吃完,然后满足地坐着,边看着大家仍大快朵颐,边跟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等着收拾碗筷。饭后,肯定会出去走一圈才回来。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忌讳。
吃饭时,肯定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没什么特别的事,总要等到大家吃完了才会起身离开。
吃饭的时候,手一定要把碗端起,不能直接趴在碗里吃,那似乎是狗狗的吃相。
盛饭和夹菜时,不能从中间挖,要从看不出来、不影响整体的边上开始,这被认为是对同食者的尊重。
嘴里嚼着东西,一定等吞下去才能说话。千万不能拿着筷子指向别人。
吃完了,必定将筷子规规整整地摆好。
…………
2
这一切不成文的家教,伴随了我二十几年,无所谓对错,只能认为养成的习惯。自然,如果真没想起跟他说,估计在第一次见面的相处中,确实会有很多细节上无法弥补的尴尬和坏印象。
那天,机场,爸妈出现的那一刻,别人无法看出他们的庄重,我却在他们平凡到淹没在人群中的着装中看到了肃穆。
爸爸穿上春节时我给他寄回去的棉衣和质地柔软的休闲裤。说不出那一身打扮精不精神,只是满心暖暖的。
想起衣服寄回去后,他就跟妈妈念叨,这闺女也是败家,这么一身衣服一千多?钱放在口袋里会咬人,非得花出去?真不会过日子!然后背过身又嘀咕,看着是还不错。
妈妈鲜见地穿了一件白色格子外套,还整齐地佩戴上了自己整套首饰。即使不施粉黛,也把她衬得年轻了好几岁。
从来妈妈的首饰,似乎都是压箱底的,只会在重要场合才会佩戴。我也自然不会告诉别人,她买这身衣服时,特意让别人在微信里发了照片让我帮忙参考。
后面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到家后他给爸爸泡上一壶茶,聊上几句,就忙着做菜去了。爸爸自己喝着茶,看看电视。
我和妈妈,则一起从笨重的行李箱里,腾出从遥远的家乡带来的洋溢爱和思念的特产。顺便听听妈妈讲路途中的一些人和事。爸爸偶尔插句话。
只有他因为听不懂我们的方言,只能看我们聊得开怀大笑时,陪着笑起来。
妈妈好奇地问,难道你能听懂我们的谈笑吗?
他说,听不懂啊,我看你们笑得那么开心,肯定是说高兴的事,我肯定也高兴啊!
3
在看到爸妈环顾四周后放心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心里有一颗石头落下了。
自然,我也不会告诉他们,为了迎接他们,我和他忧心忡忡地大扫除了两天,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只差没重新粉刷一次墙。
他还搭着板凳把灯和壁橱都仔细反复擦了几遍,我笑话他,那么高,谁会看得到?他一脸严肃地教训我,要心怀敬畏!
那大概也是住进新房后,第一次这么彻底地打扫卫生。因为,我一直记得爸爸说过,去一个人的家里,看两个地方就知道他们的生活状态,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
虽然爸爸始终对这个跟他只有一面之缘,却要抢走他捧在手心里,疼爱了二十五年的宝贝闺女的男生不是很满意,但也就嘟嘟囔囔,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有时,这样不舍的沉默,就是最深沉的爱吧。
是啊,他的心肝宝贝,该交给怎么样的人,才能完成他对自己许下的要疼她一辈子爱她一辈子宠她一辈子的承诺?
也许在仅有的几天相处中,他已经无数次考验了这个“接班人”,不然那么一个不苟言笑的男人,为什么最后,却说出了一句让我一想起,就会想扑到他怀里痛哭的话呢?
爸爸安慰因为舍不得而暗暗流泪的妈妈说,由她去吧,只要她过得好就好了,哪怕嫁到天涯海角,女儿也还是我们的女儿!
大概故事讲得很琐碎,本来就是很平淡的情节,自然也就不多加华丽的语言。我一直以为如爸妈般质朴的人,不会懂什么仪式感,是的,他们可以不懂,但是他们一直都有啊!很幸运,我也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