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札记
这本书一共282页,但我断断续续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阅读完。好几次早上起床看这本书,能把我直接催眠过去,因为很多很多表述不具有故事性和艺术性,特别像老师在平铺直述地给你讲课讲道理,而且有些核心的理论在反复说明。所以看着自然犯困,如果想坚持看完这本书,可能需要一些毅力。(当然,也可能是我看的这本翻译不太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的阅读兴趣)。
如果你对个体心理学感兴趣,虽然有时候读着有些枯燥,但是还是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人类个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因为部分章节看着还是非常有共鸣和启发的,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
这本书一共十二个章节,分别是:生命的意义、思想和身体、自卑感和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的问题、个体和社会、爱情和婚姻。其中,前5章还是非常值得看的,尤其是自卑感和优越感、早期的记忆这两章。
感觉整本书非常强调一个人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化感受,如果个体在这两个方面严重失败的话,就容易出犯罪行为和精神问题。而如何治疗失败的个体或者如何了解个体的整体性格和生活的方式以及面对困难的方式,要学会分析一个人早期的记忆和梦,是非常重要的;而早期的记忆又深受家庭及家庭关系、学校生活的影响。
下面我梳理一下,全书里比较吸引的观点:
【1】生命的意义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人类都生活在三大限制之中,第一种限制:我们居住在地球这颗小星球的表面,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第二种限制:我们所有人都不是人类的唯一成员;第三种限制:人类是由两种性别组成的。
这三种限制引发了三个问题:第一,在由我们这颗星球的本质所设定的限制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一种能让我们得以生存的职业?第二,为了我们能够合作并且分享由合作带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摆正自己在身边人之中的位置?第三,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适应这样一个事实:世上存在男女两种性别,而人类的延续性质则取决于这两性之间的关系?而所有人的问题都可以归纳到这三个主要条目下:职业、社交以及两性。作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应,每个人都不停地在揭示他们自身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个体心理学发现,所有失败者(神经症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问题儿童、自杀者、性欲不正常者等)——误解“生命的意义”的人的共通之处,是因为他们缺乏感同身受的情感和社会化兴趣。从对“生命意义”有正面解读的人中,推断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每个人对奉献的定义不一样,我认为的只要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是无害的,就是基本的奉献了,如果个人行为能正面影响社会就是奉献了)和协作(社会化合作能力)
协作是我们可以用以抵抗神经质发展的唯一防护方式。任何对合作的妨碍都会导致严重的结果,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所以,作为一个有合作能力又独立自主的人,如果我们的一生以这样的方式向前,那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永无止境。
【2】思想和身体
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达和每一个征兆中,我们都能看到思想的目的所留下的印记,这是思想附加给身体的意义。
身体的整体形成的发展都会受到思想的影响,并反映出思想的缺点和不足。
有时,我们常看到一些生理情况很明显就是精神和情绪问题导致的:思想能够通过情感,作为身体情况的触发器。比如一个人在偏头痛或者习惯性头痛的背后,通常隐藏着被压抑的情绪,比如愤怒或者羞愧;再比如,只要存在紧张情绪,自主神经系统便会做出反应。个体会咬嘴唇或者指甲、捶桌子、撕纸等,都是发泄情绪的途径。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性情都不断的影响这身体的发展。他们的整体姿态和容貌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颅骨的形状。所以,心理和身体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永恒的联系。
【3】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样的情结源自他觉得自己没办法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源自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活动范围不足。
而在所有优越感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自卑感,使得患者会穷极一切隐瞒事实的办法。
我们不会认为有着严重自卑情结的人谦恭、安静、克制、温文尔雅,因为自卑感会让他们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
我们需要在某些需要提升的领域,构建某种优越感,着手让自己凌驾于这种自卑感之上。
比如,那些回避现实问题的人、那些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有着强迫症的人以及在面对一天的任务昏昏欲睡的失眠症患者,常患有自卑情结。
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着每一个人,也是我们为我们的文化所做的每一分奉献的源动力。但有些患者(失败者)因自卑情结,而追求优越感,其所犯的唯一错误就是他们的努力所针对的目标毫无意义。
在所有人的一生中,我们总会发现这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主题,努力让自己从自卑到超越,从失败到成功,从下游到上游。
【4】早期的记忆/梦
为了达到优越感的目标,个体所作出的努力是解读其整体个性的关键。
通过分析一个人最初的记忆和梦,可以揭示出他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特定方式,能够理解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也就能获得了了解其整体性格的关键。
做梦的目的必然就隐藏在这些感受之中,梦只是梦,是一种激发情感的手段。做梦的目的,就是留下这种情感。
梦主要是由符号和象征构成的,对梦的解读就是对符号和象征的认识。
梦是生活方式的产物,源自个体对于自己所特有的周遭环境的解读。比如,有时候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太确定,在睡觉时现实也对我们步步紧逼,不断提醒我们必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之时,我们才会做梦。
如果一个个体没法儿交上朋友,那时因为他们想要掌控他人,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他们的目的是战士自己的个人优越感。
【5】家庭影响/学校影响
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权威根本没必要存在,如果其中一位家庭成员尤为突出或者倍受重视,这也是一种不幸。
儿时家庭的对个人的影响,它会有强烈的向守旧主义方向发展的影响。
在教育中,我们一个该将我们的精力集中于提升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并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解读,移除他们为自己的能力所设置的限制。
【6】青春期
很多青春期的行为都是想要展示自己独立能力的结果。如果个体认为“长大”意味着摆脱束缚,那孩子就想要与所有的束缚抗争。父母越想证明他们还是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努力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这样的挣扎中必定会产生叛逆心理。
【7】犯罪及其预防
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完美的合作能力或者完美的社会化感受,犯罪分子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两者失败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