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位妈妈私信我,她家是男孩,今年五年级,做事没有毅力,遇到困难就放弃。比方说在学习中遇见不会的题,学一项新技能,甚至玩一个有挑战性的游戏等等……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是怕做不好,被人笑。与其做不好,不如不做。第二可能因为孩子尝试过,总失败,所以认定自己做不好。从而形成负面思维模式,我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心理学家曾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没有盖子的杯子里,跳蚤轻而易举的跳出杯子。接着心理学家用一个玻璃盖盖住杯子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为撞到玻璃杯盖而跳不出去。后来,把玻璃拿掉,但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很多情况下,人和跳蚤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目标时,便灰心丧气,放弃实现目标的努力。
长此以往,孩子遇到困难就会形成负面的解释思维,我就是做不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源于很多家长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努力,一旦失败就会过多的指责批评孩子。时间久了孩子也自然也学会了只看中结果,一旦结果有可能失败,他就会选择放弃,因为比起失败,不做更能接受。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第一,改变孩子遇到困难时的负面思维。跟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后的结果,以及成功的后的收获。如果孩子总说自己不行,那么让他列举自己不行的理由。
我记得有一阵孩子口算总出错,他看见口算题就头疼,总说自己笨。我跟他聊,你总说自己笨,那么可以告诉我能证明你三个笨的理由吗?孩子想了半天只说了口算不好。接着我又让他说三件被老师夸奖或者家长夸奖的事情。慢慢孩子也意识到口算不好,并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努力不够。
第二,及时给予肯定夸奖。
就像上面我说的我家孩子口算不好这个例子中,孩子有小点进步时,家长也应该及时给予夸奖和肯定,这样才能慢慢增加孩子的信心。
第三,帮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就像上面说的那个实验,跳蚤开始在尝试,后来一次次努力失败后,认定自己跳不出那个瓶子。孩子也是一样,在他刚开始尝试一件事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肯定,并且在他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像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演讲,也多次参加班级学校的各种演讲活动。其他家长觉得他有天赋,其实都是在我的一点点的帮助下才练成的。刚开始时,我积极帮他准备讲稿,PPT,一起练习,不管他讲的好与坏都及时肯定夸奖。慢慢地孩子有了成就感,也就更愿意去展示自己了。
再总结一下,孩子遇到困难就放弃,解决的方法有,第一,改变孩子的负面思维,第二,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第三,帮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只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愿意去帮助孩子,愿意去改变,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坚强自信乐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