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微信朋友谌基平的见解。
四年前我们刚认识时,他和我说:现在的项目干不下去,准备撒手结束了。
我说:你手里还有近300万的投资款,在加上你和你的合伙人能力互补,要不先找点外包的活,接接地气的同时,找找新的机会呗?
他当时说:我有资源有履历,何必干外包浪费时间?我想了想也是,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不同,能有更好的选择不必苟活。
四年后,他再次被迫面临创业。当此时的情形已完全不同,没有投资款但有房贷压力,有认为可行的项目但却推进不了。
他和我说:准备先从外包干起,养活一批团队再找找机会,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及100万的亏损底线。
我说:我干了两年多的第三方服务,实在厌倦了,没有丝毫成就感可言,不建议此刻阶段的你,来做这个了,你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要做,可以抄袭现在流行的一些产品,虽然没有做大的机会,但能确保活的还可以,并和他分享了一些,当时我们实践过的、可以快速且低成本找机会的方法。
他说他实践不了,谈了十几家客户,无法归纳出我所说的共性。
那我说好吧,如果你继续按当前的计划走,我还是会继续为你导一些资源,过半年我们再来分享你的感受。
刚好,白天和同事吃饭提到:前几年我的状态是最为焦虑的,通常要靠暴走才能睡着。但现在基本不会。
他问我为何?我说,以前是自己和自己较劲,明明知道不可为而偏偏为之。现在做的事,是在能力范围内,只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好的。
人最难的是,能够真正去接受现在的自己,不去和“理想中的自己”较劲,但这太难了,需要时间的摔打后的沉淀。
不要和自己较劲,找到“真我”,照顾好内心的,软弱部分,管理部分,消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