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乃赫斯特,全名——威廉 · 兰道夫 · 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美国传媒业大亨。
赫氏古堡坐落在美国加州中部太平洋西岸距海平面500米的山顶上,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前不久,我们一家三口目睹了古堡真容。
按我的理解,赫氏古堡不应称为古堡。一是不古,1947年才建成,还没完工,最多算是近代建筑;二是无堡,名不副实,与欧洲古堡相距甚远,准确地说应叫地中海复兴式庄园。然而你不能因此而低估它的价值,因为在那座宏伟的建筑里面珍藏着几百年前到几千年前世界各地的珍稀文物。
从山脚下的停车场换乘游览穿梭巴士,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上行,山峦绵延,视野开阔,曲径通幽。
那天,正赶上一股从西太平洋飘来的浓雾借着风势向古堡方向袭来,古堡的两座钟塔被浓雾笼罩,时隐时现,这让原本就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堡又平添了一缕仙气。
见我们正在仰望好奇的神情,一位古堡工作人员主动走过来指着大片浓雾对我们说:“这种气象说明今晚将有一场暴风雨”。看我们有些错愕,那位工作人员谙练地说:“据我多年观察,每遇这种天象,必有风雨在后”。他兴趣盎然地告诉我们:“赶上云低的时候,从远处看古堡就如同海市蜃楼,宛如仙境”。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听得都入了迷。
沿着人行小道前行,一座石雕引起我们的注意,女儿突然指着摆放在路边石雕惊呼:“石棺!是石棺!这和我在梵蒂冈天主教堂地下室看到的石棺一摸一样”!女儿立即请教那位工作人员,石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古堡背后的故事:他说,这口石棺并不是赫氏家族自备的,它是赫斯特先生收藏的一个物件儿,石棺的主人是一个年仅21 岁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就刻在这口石棺上。
工作人员说不清石棺的主人与赫斯特先生的关系,也不知道那年轻人为何而死,死后是否装殓此棺。总之赫斯特先生将这口制作精美的石棺随同他收买的其他文物一起从欧洲运到了这座古堡。
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赫斯特先生酷爱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赫斯特先生特地去正处于战乱期间的欧洲搜集文物。现在,在这座古堡里就收藏着来自欧洲及世界各地的珍稀文物达1万5千多件,有些文物十分珍贵,比如,坐落在广场南侧的赛克麦特埃及女神像就是城堡古老艺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上坐的雕像和右边的小型半身像都已经超过3千年之久。
在广场的北侧,我们还目睹了赫斯特先生收藏的中国文物。据我了解,赫斯特先生并没去过中国,这些文物应该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被侵略者掠夺到欧洲的,二战期间又被赫斯特先生买来收藏的。
赫氏古堡的主楼有115个房间,这间聚会厅墙壁上的巨幅挂毯,名画,各式家具,各种摆件都是珍稀文物。这是女设计师朱莉娅 · 摩根(Julia Morgan) 按照赫斯特先生的意愿,从众多收藏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艺术品和古董,将每个房间,花园,步道,泳池装饰起来。
泳池分室内和室外,室外泳池以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命名为海神池。海神池的神殿采用复合式结构,使用了多种建筑材料,包括1至4世纪的罗马大理石柱。神殿的正立面摆放着一座17世纪意大利海神雕像,此为泳池的点睛之处。
室内泳池被命名为罗马池,使用100多万块水晶玻璃砖,其中一些砖内部含有金箔层,极尽奢华。
参观后,赫氏古堡给我留下了一片想象的空间,赫斯特先生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并不实用但却极尽奢华的迷人山庄?他的后人为什么将这座古堡捐献给加州政府?
我猜想,赫斯特先生是想把他毕生的收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打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博物馆留给后人。至于捐献,或许是赫斯特先生生前意愿,加之赫氏后人无力承担巨额的税负和庞大的保养维护费。总之,赫氏古堡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也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它不仅体现在西班牙及古希腊、古罗马式的地中海建筑风格本身,更体现在建筑艺术与珍稀文物融为一体的超凡价值上。
有关何氏家族的一份历史资料是这样介绍的:1865年,威廉 · 赫斯特的父亲——乔治 · 赫斯特购入这块160平方千米的山地经营农庄。小赫斯特的童年曾在这里度过。当1919年小赫斯特的母亲菲比 · 赫斯特去世时,这块庄园已扩充为方圆一千平方千米的农场。小赫斯特从母亲处继承了这份遗产,同时农庄里的改造和豪宅建设开始进行。1947年,由于赫斯特健康状况恶化而搬出后,豪宅停止了建设。1951年,威廉 · 赫斯特去世。1957年,由于难以承受高额遗产税,其家族将这座总共拥有165个房间的豪宅及庄园捐献给加州。
如今,赫氏豪宅及庄园已隶属加州州立公园,50多年来已经有数百万世界各地游客来此参观。旅游业者为招揽生意,吸引眼球,便将这座豪宅称为“赫氏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