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普通人听到这话,多半是感叹,这话是多么深刻,多么有哲理。
你看,如果人足够有能力,那又怎么会痛苦呢?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在怨恨自己的无能啊。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痛苦和愤怒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痛苦怎么会是愤怒呢?
当一个人走路摔了一跤时,他很痛苦。但是他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吗?他是在抱怨自己没有提前预知道自己的摔跤,从而做出准备吗?
再假设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出了一些问题。痛觉感受器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条件下依然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这个人看似好端端的,却痛苦万分,不断哀嚎。这是他在为自己的无能而愤怒吗?
反过来,愤怒更加不是痛苦。愤怒是一种应激状态。人们一般在受到威胁时表现出愤怒,从而做出攻击行为以消灭那个威胁性的刺激。从个体的打斗到群体的战争皆是如此。但人们还可能表现出义愤。当弱势群体受到欺凌,或者资源分配明显不公平时。富有正义感的人便将怒火指向那些恶人。这样的愤怒是痛苦吗?
这便是那些“深刻的哲理”中蕴含的“深刻的错误”。一方面来看,它从字面理解上是一种明显的错误。但另一方面来看,它又有一种模糊的深刻性,好似靠短短的句子讲出了一番大道理。人们往往出于对其修辞上好感,从心底希望这样的句子是正确的,但全然忽略它事实上的模糊与错误。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便是这样一种模糊而又错误的哲理。挑出这句话的主谓宾,便是“痛苦是愤怒”,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但加上一些修辞,整句话便美丽如一句短诗,使人忘却了美丽背后的虚幻之物。
深刻是一种病,是一种思维病,也是一种修辞病。人们往往以为那些模糊的句子会蕴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而自己也常常试着用模糊的词汇拼凑出一些看似深刻的哲理,并试图以此教育甚至教化他人。当他人表示困惑时,只需如山中禅师一般,沉默不语,或摇头,或做出几个模糊的手势。对方如果再问,那便以一副长者的面孔,让对方自己去细细“领悟”。
科学和哲学都是厌恶模糊的。既然你知道真理,又为什么不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呢?是怕说得太清楚,就容易接受经验证据的检验,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真理性了吗?我从来不惮以最易懂的句子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惮以最合理的方式解释你表达出来的句子。但如果你的句子实在是太过模糊,有太多合理的解释方案,那我又该如何呢?
那些深刻的哲理,连错误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