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836年- 910年),韦应物的四世孙,晚年任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公元894年,那一年殿试放榜,长安街头一个年近花甲、白发苍苍的老头挤进人群,颤颤巍巍地看到自己的名字后,瞬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无声地从他的眼角滑落,个中情绪难以言表。他叫韦庄,今年58岁,祖上虽是名门贵族,家道却已中落。自幼才华出众的韦庄承担光复门楣、振兴家族重望,不想屡试不中,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一次次的铩羽而归难见家乡父老。
在他35岁那年,又一次进京赶考时,遭遇了黄巢叛军攻入长安,他只好匆忙逃往洛阳。一路上朝不保夕,韦庄看到了太多了悲欢离合,于是就有了这首《秦妇吟》: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句句泣血,道出国家的苦难,也述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凭借这首叙事长诗,他在文化圈内一时声名大振。时人均称他为“秦妇吟秀才”。
“秦妇吟秀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又一次次的屡试不中,花间派作家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温庭筠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比如这首《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未还乡,还是近乡情怯,不敢回?
当初洛阳街头那个翩翩的秀才,已经在异乡老的不成样子。他怀念的大唐与洛阳,再也回不去了。正如: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他终究忘不了那残破的长安洛阳。
唐王朝终结之后,一路忠心追随四川节度使王建的韦庄,率领百姓群官大哭三天以示哀悼,接着就拥戴王建登基称帝了。王建次年就叫他当了宰相,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那年韦庄已经70岁了,70岁的老人,又有多少雄性壮志呢?一生颠簸,一世流离,韦庄的心理还在想自己的仕途吗?看这首《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 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 相见更无因。
少年成名却出生没落贵族,一直想通过科举来光复门第,却屡试不中。
中年饱经沧桑,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却激发了诗人细腻的心思和满怀的才情,多年的积淀喷涌而出,名噪一时,赢得“秦妇吟”秀才的盛名。
晚年的他,因国家多难选择了现实,前往蜀地避难。但他终究不快乐吧!“洛阳才子他乡老”的痛有谁能懂?
回不去的流年、回不去的青春,暮光中的韦庄寄情花间:落幕的大唐与回不去的家乡,一颗心都碎在诗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