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战例】
(1)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2)1984年以前,无数新兴航空公司在英国挑战英航的图谋均告惨败。英航拥有几乎垄断的地位,使得竞争者毫无希望。然而1984年这家老牌航空公司遇到了一个新对手——维珍航空。维珍看起来毫无胜算。他们面临众多不利因素:缺乏资金、能力、政治影响、经验,而且也控制不了订票系统。它的失败看来是不可避免。
但是,维珍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大梁”——音乐!
英航面对的不是维珍航空,而是维珍唱片。维珍唱片每卖出一张唱片,都在帮助维珍赢得乘客。
更让英航挠头的,是维珍扩张到无线电、电视、旅馆行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英航不能像对付新兴航空公司那样,轻而易举地把维珍排除在行业之外。5年内,维珍赢得了1000万英镑的利润。5年后,它的航线扩展到亚洲、澳洲。
维珍明白,用一个行业来保护另一个行业,不至于耗尽资源,通常情况下是双赢。"围魏救赵"的计谋变得更为实用,如同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观察的那样:它们(指公司)有着互利关系,它们彼此保护。当维珍大西洋开辟南非航线时,我们可以向那里推出维珍电台和维珍可乐。同样,我们会套用在航空业订票的经验,使火车票的买卖更简易、更便宜。我们能够把飞机上提供给乘客的娱乐模式移植到火车上。我们让观众在电影院里试饮维珍可乐。我们动用维珍特大型商店里的大量娱乐存货,使消费者在维珍电影院里享受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