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培养几个兴趣,在家长们看来,即使没有发展为特长,兴趣的学习对孩子的个人能力、气质提升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家长们热衷带着孩子去报各种兴趣班。结果发现,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三分钟热度,去了几天就说不想去了。有的家长可能就会选择威逼利诱,虽然孩子继续去上课了,但学得过程中磨磨蹭蹭,各种闹情绪,真是孩子学得痛苦,家长也跟着烦心。
之前我表姐就遇到这样的烦恼:她的孩子学习钢琴坚持了两年,但学习的态度总是很散漫,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没看出有什么进步,孩子反而更加讨厌练琴了,导致亲子关系都变得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表姐也纠结了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方面是孩子真的没有兴趣,再学下去也是继续浪费时间,最后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想法,选择放弃了。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想要通过认识、研究来获得某种知识,那是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兴趣是是推动孩子求知的内在力量。只有产生了兴趣,孩子才能持续专注地去钻研,这样也才能看到学习效果。而没有兴趣,你和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似乎也很难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而逼迫孩子上兴趣班并不能培养他对此的兴趣,相反,可能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就像我的小侄女,两年的时间都没有让她真正喜欢上练琴这件事。也有家长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一开始就没兴趣,当然很难培养出兴趣;那为什么我看到孩子喜欢,才让他报的兴趣班,怎么他也没有养成兴趣爱好呢?培养成兴趣就这么难吗?
家长们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兴趣是分为三个层次的,包括: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潜在兴趣。举个例子,你出门和朋友吃饭,觉得某个菜好吃,这是直接兴趣层面。回到家里,你想让家人也尝尝这道菜,于是通过各种方法学做了这道菜,这就上升到间接兴趣层面了。看到大家都吃的很开心,夸奖你的厨艺,你立志成为大厨,这就是兴趣的最高层面潜在兴趣,又叫做志趣。
前面我提到的家长的误区,就是经常会把孩子表现出来的直接兴趣当成了间接兴趣,拼命去培养,就好像“我只是说这个菜好吃,你非要让我回家给你做,还非得让我成为大厨”,这样想想是不是确实很难呢?
那么,兴趣的三个层次是如何产生的呢?直接兴趣通常是由活动的过程产生,比如孩子觉得好玩有趣,他就想去做这个事情。间接兴趣往往由活动的结果产生的,比如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坚持去做,然后向志趣发展。这中间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成功培养出兴趣,需要去观察,这个事情是否是孩子真正想做的,并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不要急于求成,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