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提出了电视三条戒律,分别为1你不能有前提条件,2你不能令人困惑,3你应该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在这里,我想就第二条,提出我自己的理解。
或许第二条的内容从一个重要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如今的良心历史剧收视不佳。按照“你不能令人困惑”这一戒律的角度出发。
首先,良心历史剧的主角一般情况下不会是当红小鲜肉而是以老戏骨居多,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对演员人物形象了解不深,一集电视剧看下来对里面主角的长相都分不清楚。
其次,良心历史剧中对历史的还原度要求非常高,而如果想连贯的看完一部剧,必须弄清楚来龙去脉,如此一来,想要看完一部良心历史剧,就必须记住剧中的每一个事件,甚至是每一个重要人物的伤亡,如此要求,对于观众的看剧热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再次,历史中的每一个谋划,每一次伐谋伐交,每一次合纵抗衡,每一次阴谋阳谋,都需要不少的心血,不少的顾虑,不少的知识,甚至一些计谋可能到剧集最后才会显出成果,一些离间反间到最后才会给出一个答案,如此这般,对于观众的耐心,思想深度,甚至对于历史人物心思的揣摩都是不小的考验。
最后,即便是同样的历史剧,演员的颜值,剧情的有趣程度,服装的精美程度甚至感情戏的多少都是观众决定是否看剧的标准,所以,以《大秦帝国》为例,没有鲜肉,满屏的粗布麻衣,以黑色为主的色调,几乎为零的感情戏,与同时段播出的其他仙侠剧古装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此,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之争便是一场恶战。
所幸,如今的中国人渐渐从电视三大戒律的魔咒中走了出来,类似《大秦帝国》这类良心剧的收视不断攀升,对于此类电视剧拍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在此类电视剧的引导下开始翻阅《史记》等古典著作。
希望有一天,即使电视永远代替不了书籍成为传播知识的第一媒介,也能成为书籍的最佳伴侣,为人们带去对知识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