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之美,不舍昼夜,流淌在日常中的,渺小事物。
大约是七月仲夏的时候,总记得隔个三天五天,便有一场雨。人们对气候常常总结些上口的俗语,下雨也不例外,说是“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倒不错的,而夏天的雨似乎少些规律可循,该来时也许不来,来时也不甚能想到,况乎下了雨,也不知能得一日清凉或者是更闷热像蒸烤。一日雨后,撑伞走了几步也听不见伞上有点滴雨水掉下的声音,便匆忙收了起来,趁着稀罕的凉风也走得自在了些。天色是能分辨的出来阳光所到处的颜色的,可也不灼人,树木的影子也分明。于是踩着密实的几大片影子就走入了林荫里,只觉得空气都葱翠起来,仍旧能闻到雨后湿润的气息,头发也好像变得潮湿了。王维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不外乎如此清明罢。走着忽闻有风,树叶儿先索索起来,接着风劲了些,林间更响了。也不料一场几秒的阵雨被风从叶子上带下去,径直脆生地掉下来,一点儿也不如烟如雾如丝的,大抵是昨日的雨还夹在叶子中间没蒸发干净。我只觉得浑身染上了层灰青色,就着叶片漏着光的影子就这么攀满了全身,呆住了几秒时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走了某些事物。不久后走过了林荫,我的影子里的颜色一定是添了些青色吧。
这样的事物在日常中游走,总不期而遇,极为细小的阴翳。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中极力描写阴影的美学,我欣以为然,极美的暗。可我同样喜爱,甚至偏爱于更清澈清淡,隐藏在平淡日常中的渺小阴翳,谷崎先生的光阴之美是极致,比如手脂浸润的漆器,能剧里少年黄色的肌肤,犹如日本美学中春樱顷刻之间散落殆尽之美。而我的阴翳礼赞,隐藏在泥土中不会发芽的种子,没有月亮的夜晚,或者林间的雨,只道寻常。
现今是十月份,已经到仲秋,丝毫没有察觉已听不到蝉的叫声了,到察觉的时候只觉得有些遗憾,虽然来年的夏日依然会有蝉鸣,可我甚至这个夏日的蝉已经死去了,来年的夏天会有来年的蝉,大抵是这样的阴翳之感罢。能够感知的种种渺小的影子,是不是也可以被称为是幸运的事情呢?
那样在日常中流淌的事物,给予我生活的真实感。郁达夫先生有这样的字句“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是文学的质感所在,生活的质感所在,倘若失去注视着日常中隐藏的阴翳的热忱,那一丝一丝漏下的阳光,只是科学的丁达尔效应,诚然没错,可缺少温度。
明月半墙,姗姗可爱,归有光先生懂得我的阴翳礼赞,有时读「项脊轩志」,仿佛不是我在理解他,是他在理解我一般。我看着我窗前的枇杷树果子都快熟落了,就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