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觉知记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一早就感觉紧张,心慌气短。

   今天早上是要做一件“挑战权威”的事情。学校把我的一项津贴算错了,一错好几年,今天找我去为我解决。按理说,这件事我一点错处都没有,不应该紧张,但一想到要跟他们谈判,我就心慌气短。今天想了一路,理了一下其中的心理历程。

   最早发现这个事情是因为别人都补发了一笔钱,我没有,于是到财务查询, 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发现不是一次没有,而是一直没有。财务也很困惑,说要调查一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听到内心一直有一个祈祷:希望我真的没有这项津贴,不是他们算错了。因为我属于6型人格,忠于权威,对权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种人非常怕权威倒下,如果没有权威或者不再信任权威,很容易迷失。这种人容易盲从或迷失。所以,在此阶段,我的盲从发挥了左右,宁愿是自己错也不愿权威错。当然这种特性部分来自于家庭,且听我慢慢分析。

   学校确定了他们的错误之后,通知了我。而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责备自己:“这么长时间你都没跟别人对一对?你怎么那么信任他们呢?你自己的事情怎么都不关心呢?” 这是一种扭曲的思想,因为不能质疑权威,所以我把攻击指向了自己。这应该也是从小到大的模式之一。犹豫再三之后,我选择了先告诉我妈,果然,老太太不负我的期望,立刻原版复制地把我脑海里的这几个问题抛给了我。当时我百口莫辩,虽然这么大年纪了,仍然感觉到小时候的恐慌。但之后,我觉得很庆幸,模式的来源清晰了。

   后来,再把这件事告诉老公时,我觉得我其实是在考验他,考验他的反应。真是应了武老师等人的话,婚姻是对幼时亲密关系伤害的重复或者救赎。还好,于我,是救赎。老公的反应是:先是诧异,然后表示对财务错误的恼怒,然后他想说你也该早想到时顿了一下,苦笑说这事谁摊上谁倒霉,哪想得到呢?然后,就开始规划后面怎么跟财务谈判。老夫老妻了,我其实隐约能想到他的反应,但带着一颗觉知的心去看,我还是觉得新鲜,原来这个事情的反应还可以是这种模式。

   觉知是有部分觉知,但身体的反应却依然如故。今早的心慌气短不断提醒我,这个模式还没改完。来时的路上,我回顾了几次印象特别深刻的心慌气短大的情况,和其他貌似挑战权威却没有如此心理反应的情况。小时候有次托别人带书包,她却把我书包丢了,第二天上学被叫到办公室训诫,心慌气短。放学后被别人拖着一起陪她去约会,回家晚了,面对老爹,心慌气短。硕士读完,不想跟老板读博,想换个导师,去跟老板摊牌时,心慌气短。这些都有强烈的身体反应。但我从来不害怕跟更高的领导接触。比如,某次学生答辩,副校长也在场,教授们忸忸怩怩,我反而大大方方,该咋问咋问,令校长青眼相加。会后别人问我咋发挥那么好?我很懵:“我没发挥啊,我常态啊”,还笑,“我区区一个小讲师,该咋样咋样,谁跟我计较这些啊?”

   那么为什么不怕大官怕直管?直管的关系更亲密。我们朝夕相处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我其实特别清楚他们对我的期望,但我明显是要让他们失望的时候,我就会自我攻击,心慌气短。有一个权威罩着是一件特别舒服的事情,让我可以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天塌下来有人顶,所以,当权威不再那么可依赖的时候,我不得不面对顶天的责任,我会害怕,所以心慌气短。

   今天早上,当我想清楚这些,心慌气短的情况就消失了,我终于不再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去面对这件事了。

  一件小事,心路历程却不那么简单,与其无意识地让从小养成的应对模式重复出现,不如花点时间把它显现出来,让自己看到,看到才会有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努力并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人往高处走,自己有能力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
    与茶有缘阅读 2,256评论 2 5
  • 好快啊,12月23了,明晚平安夜一星期之后2017就过去了。突然努力去想几个月前的跨年是和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呢。哦...
    清风Breeze阅读 3,693评论 0 0
  • 文|安小羽 前阵子有个女孩子向我咨询了一个问题,她说她现在压力很大,简直要崩溃了。我问她是什么让她感觉到那么有压力...
    安羽心理阅读 2,56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