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森出差的第二份礼物,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怎么说呢,我的文学修养不深厚,贾平凹先生的著作,总是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一直未敢涉足…但既然李先森买了这本书,就拜读一下吧。
这本书是在医院连续扎三天点滴看完的,连护士小姐姐说,你真有耐心…蒽,因为看手机头晕
最开始读这本书,会发现前面的很对章节,都是从小生活里悟出的大道理。书中很多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是我这个年龄段不曾经历过的。比如说书中开篇描写母亲的有一段文字,动情地描述了当时母亲独自拉扯子女长大的不易,仿若那架纺车正在我们耳边响起。从细节中描写出母亲在“我”记忆中生活的不易和艰难。
而我对于缝纫机这个老古董,都是在童年时记得奶奶家有一辆,零星的记得奶奶给我的娃娃做过小花裙。看完书中对于贾先生母亲的辛苦,我也会想象是否奶奶在照顾父亲时也是如此不易…而我的妈妈在照顾年幼的我时,是否也是如此的辛苦…与其说“缝纫机”是母亲的营生,更多的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
别说书中每一篇的文章都非常有意思,关于父子、孩子、女人、房子等等,贾先生总能以自己狭义的方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显得十分有趣。
比如“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段话我的解读呢,大概就是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才不会累。
比较喜欢文章里有几篇这样的描述,《说孩子》篇里,“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人的心是一辈一辈往下疼的”。《说美容》篇里,“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五味巷》篇里,“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水乳交融,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生活里就是这样平常的细节,才是大乐
这是第一次读《自在独行》,反正懵懵懂懂看完了,整本书呢,贾先生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我想贾先生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贾先生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贾先生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他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其中有一段话,分享给我们这个年纪的小伙伴,贾平凹在书中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人在成长就在一步步给自己修建坚固的堡垒,一步步走进孤独。一个人过着灯红酒绿、盛友成群的生活,恰恰最孤独。我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李先森年少刚步入社会时),因为在一片灯火酒绿的迷幻下,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孤独,是内心的不真实。此时,何不换个月朗风清的地方,享受与家人爱人,朋友对生活的乐趣。
希望过一段时候,再拜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是另一番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