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着两种人生哲学:猪的哲学,苦行僧的哲学。猪的模式之下,人憨厚老实,随遇而安,慵懒,易满足,有一份简单而持久的快乐。而苦行僧们习惯于艰难跋涉,苦心探索,有热爱且执着的目标,往往会得到终极的大快乐。
追根究底,人似乎都是为快乐而生。在当今娱乐至上的环境中,现代人的口头禅是追求快乐,可是我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却看到迥异的表达:
他看到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于是这个十五岁的清教徒,听见他的上帝的声音:
“往前啊,往前啊,永远不能停下来,”
“可是主啊,上哪去呢?不论我干些什么,不论我上哪,结局不都是一样,不是早就摆在那里吗?”
“啊,去死吧,你们这些不得不死的人!去受苦吧,你们这些非受苦不可的人!人不是为了快乐而生的,是为了服从我的意志的。——你就得做个人。”
在罗曼罗兰的眼中,痛苦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必经之路,所以他说:“人不是为快乐而生的。”人只有在与痛苦的征战中,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而且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无人代替,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哈姆雷特的抉择:生存还是毁灭?不正表明这种征战的严酷惨烈?只有通过征战,使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明亮温暖的时候,才不会被周围的冷漠与灰暗吞噬,才会迎来生命的宁静和快乐。
无聊、空虚、苦闷、烦恼,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打赢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