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家里富裕,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她对人很热情,尤其是跟同学交往花钱这方面非常的大方。可是越是这样,同学们与她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原来小崔喜欢把自己买回来又不喜欢的新衣服送给别人,每次都说:“这是新的,我都没穿过,就是不喜欢了,这衣服买的时候可贵了呢”。你不要吧,她会说你瞧不起她,要了吧,三四百元的东西得欠多大的人情呀。这个人情还不回去,自己会觉得欠她点什么,还了吧,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同学们都惧怕与小崔过近的交往。
施恩需要看对象,受恩需要看本事。
在给人恩惠的时候,你要清楚,不是人人都能受得起这样的恩情,也不是人人配你的恩情。恩情给与错误的人、给与的方式不妥或恩情分量过重都可能违背助人的初衷。
一般来说,人情小,大家知道能够还上,因此受恩者乐于接受。这样,大家在你来我往中不断欠债,不断还债,而且感觉蛮有“人情味”。
对于较大人情,或者较难偿还的人情,很多人就倍感压力。比如你借人十万块钱,但是你一时半会又还不上,是不是觉得不好意思见到债主?是不是走道都要绕开他家,以免相遇尴尬?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好朋友借了你五万块,他确实很困难,短时间没法给你还钱,对此你非常理解,因此并不催讨。但是,你有没有觉得,以前你俩无所不谈,经常一起小酌,畅谈人生,现在是不是很少见面了?
对于那些大人情,或者根本无法偿还的恩情呢?那就是如本章前面说的那样,不是“以身相许”就是“以死还债”。
但是,我们得承认,没有人愿意负债,没有人愿意感恩(恩情也是债)。背负债务就像背负大石头;受人恩惠,矮人三分。请问谁愿意一天到晚背着一块大石头生活?谁愿意遇见一个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
因为恩情过大,无以相报,故无颜相对,唯有避而不见。
而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转化成仇恨,甚至希望恩人永远消失。所以,古代高风亮节之人,施恩不图报,常常举家远迁或隐遁,以免相见时尴尬;有智慧的功臣不居功、不求赏,及时功成身退。他们这么做名为避世,实乃避祸。
古代开国皇帝往往会诛杀功臣,一般认为是他们惧怕功臣自恃功高,不把君王放在眼里,甚至篡逆。但是我们想想,有实力篡逆的人数量真的很少。开国后,皇帝收回了兵权,很多功臣被杀时其实没有多少可以调动的军队。且久经战乱,人心思安,没人愿意跟他造反,继续亡命,所以一两个功臣根本掀不起几个浪花。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君王不肯背负人情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哪有天子欠别人债的?帝王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皇帝就像阳光雨露,只有百姓、臣工对皇帝感恩戴德,哪有皇帝对大臣感恩的道理?这些“债主”一天到晚在自已眼前晃悠,皇帝心理能好受吗?加上功臣居功自傲,甚至不给自己“面子”,皇帝只能痛下杀心。
《唐国史补》中有个《故囚报李勉》的故事。说唐代时,有个叫李勉的在开封做府尉时,有个叫李九的犯了罪,按律当斩,李九苦苦哀求,李勉看此人像个豪杰,就把他放了。几年后,李勉罢官,出游黄河之北,偶遇这个囚犯李九。李九此时经营马场已经发了财,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他也非常激动,一定要让李勉到家中做客。盛情款待后,李九就回后房和结发妻子商量:“这个人当时救过我的命,我该怎么报答他?”他妻子问:“给他一千匹马,行吗?”李九说:“不够”。“那两千匹够了吧?”李九仍然摇头。他妻子就说:“如果是这样不如杀掉他。”两人一拍即合。幸亏,这番话被他们家仆人听到并告诉了李勉,李勉趁天黑逃跑,才免于一死。
这就是“大恩如大仇”这个典故的来历。
1951年8月,滞留在香港的杜月笙自知来日不多,开始分家产,分完以后,家里也就没几个钱了。杜月笙让家人打开保险柜,里面放的全是欠条,每一张欠条的金额最少为5000美金,还有一张欠条,直接欠金条500根!杜让人拿了一个火盆,把欠条放在火盆里面全都烧了。家里人都惊呆了,问:“正是用钱的时候,你怎么把钱全烧了啊?”
杜淡然回应:“现在是乱世,欠钱的人流落四方,生死未卜,你们上哪儿找?再者说,能够记着我好的人,即使没有欠条,见到你们落难,自然会伸手帮一把;我最担心的是,如果不记得我的好的人,就算他是欠了最多钱的那个人,你们找到他,不但要不回钱,反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现实生活中比如,某人家里有人病了,急需用钱,他即便知道以后这钱很难还上,但是没办法,还是会找慷慨的朋友借一百万。那么这个恩情就是一个大恩了。可是,这一百万,就算不吃不喝,他也没办法还,怎么办?干脆翻脸不认人,要是没有欠条,直接抵赖。有欠条,那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另外,我们发现对子女疼爱有加的家庭鲜有孝子,反倒是那些不甚过问儿女的父母,子女都很孝顺。这些年来发生的一桩桩“弑母案”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久负大恩如大仇”的道理。古人早就提醒过我们“慈母有败子。”家长对子女的恩情天高地厚不假,但是家长若是以恩主自居,控制孩子,实施“道德绑架”,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有可能适得其反,激发孩子的叛逆。
开头那个故事中的小崔就是不懂施惠的对象和分量,让受惠者无地自容,因此小崔的慷慨并没有换来室友对她的亲近,反而是疏远。
说到底,人性不可直视。施恩需要看对象,需要对方的承受能力。施恩者也不应以恩主自居,保持一颗助人是渡自己的心态,才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