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中国文化符号。有人以此为荣,亦有人甚为贬之。说它不好的人,认为它是一个农耕民族没有进去精神,用“围篱笆”的方式来抵挡游牧民族的侵扰。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旁观者永远无法代替当局者面临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
理性一点的人,就会分析长城真正的功能并算好其背后的经济账,毕竟历朝历代除了唐朝、宋朝和清朝外,历朝历代都进行了长城的修筑。清朝自不必说,关里关外都是清朝的,没必要动用长城。宋朝也不用说,长城压根就不在自己手里。也正因为没有长城的防护,宋朝只能大规模扩军,动不动要养兵百万,守住每一个边界。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国家财政,军事更是少有建树。再来看唐朝,唐朝是不重视长城,但其代价却是极大的。由于没有长城,唐朝要在边关要塞普遍驻军防护。这样,光汉人的军队就不够,还得用胡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安禄山。正因如此,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结局就在所难免了。中国古人觉没那么傻!倾全国之力修的长城,而且历朝历代反复地修,怎么可能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国策!
我们先说说长城的军事功能:
第一,长城具有预警的作用,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传递。长城每隔5-10里就会设置一个烽火台,一旦有敌情,通过烽火台的一次传递,信息会非常快捷地传达。这可是在电报出现之前,速度最快的军事预警方式。
第二,长城具有快速运兵的作用。长城往往是依托天险,修于崇山峻岭之间,这主要就是限制游牧民族的行军和进攻。但是游牧民族难以行军,修长城的中原农耕民族不一样难以行军么?答案,就在长城平均5-8米宽的石板路面。我是没登上过长城,但从5-8米的宽度的石板路来看,这简直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运兵速度肯定杠杠的!
综合上面两个功能,我们可以看到:万里长的长城并不需要处处布防。一旦边地驻军收到烽火台的信号,就可以通过长城快速地通过烽火的指引到达敌军入侵的准确位置。
当然,还有一个最基础的功能。长城就相当于城墙,守城的总会比攻城的来的简单的多的多。这个就不赘述了。
从军事功能我们就可以算出长城的这笔账是怎么算的了。 既然有快速的预警系统、精准的定位系统和快捷的运兵系统,就不用在需要防护的每一个关隘常年驻兵防御。这不仅为国库省了一大笔的财政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边关受游牧民族侵扰的频率。
但是,以上均不是我今天真正想说的内容。还记得有一篇文章说的是1988年6月,在美国黄石公园因闪电引发的一场森林大火。在黄石公园,每年夏季,闪电都会引发百次规模不等的森林火灾。大部分情况。火势蔓延最多不超过一公顷就会慢慢熄灭。而1988年的这一次闪电引发的大火,深深烧掉了接近十万公顷的森林。
为什么会这样?从1890年起,美国森林管理局就对森林火灾采取了“零容忍”的政策。而且,公园管理局还有业务精良的消防队,还会从空中派飞机监控火情。一有火灾,基本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灭火。难道这一切还做的不够么?
1988年,康奈尔大学的三位地理学家试图找出爆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他们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并在电脑上模拟。首先,假定树木会随机地生长,他们让电脑在一张地图上随机撒下树木并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其次,假设火灾会随机地发生,他们让电脑在森林地图上随机地撒下小火柴。火柴落在有树木的格子就会着火,着火的格子就会点燃紧邻的格子。他们反反复复地模拟。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火灾爆发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呈现指数规律,即小的火灾爆发的概率远远大于大的火灾。这结论正符合美国每年都会发生的那么多起的小火灾。
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如果改变掉落火柴的速度,回怎么样呢?他们发现,掉落的速度加快,则火灾爆发的次数明显增加,但很少出现大的火灾。如果放慢火柴的掉落速度呢,火灾的爆发次数明显减少,但一旦爆发火灾,很容易出现那种势不可挡、毁灭一次的火灾。
这三位地理学家的发现就解释了黄石公园的这次大火灾。由于管理局采取的“零容忍”的政策,才导致树木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森林老化速度也加快了。死掉的树木在森林横七竖八地躺着,成为大火蔓延最需要的易燃物质。这使得黄石公园的森林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爆发火灾,很快就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区域!为了避免出现毁灭性的灾难事件,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小的风险!火是森林这个自然系统中的一份子,它烧去苍翠高大的树木,却给森林留下了一个隔离带,有效地防止森林大火的蔓延。
长城作为农耕民族应付游牧民族侵扰的有效手段,虽然基本上杜绝了游牧民族的小规模侵犯,却也在酝酿超大规模的侵略。这就有点像中原农耕民族通过长城的防护对游牧民族的小规模侵犯进行“零容忍”,却因为没有了游牧民族的侵扰,安逸的生活让农耕民族渐渐失去尚武的民族性格。只要出现一群强悍的游牧民族,便会一把大火烧遍整个中原大地。蒙古的铁蹄、清军的八旗这样的大火,恐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农耕民族不肯忍受被小规模袭扰小风险,而养出来的大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