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景一:
伴侣A:家里怎么这么乱,地上的黑黑的是什么?桌子上怎么一层灰啊!
伴侣B:默默拿起扫帚开始打扫
场景二:
伴侣A:你又忘记了纪念日,你说你每天都记得什么?我前两天都和你说过了,你今天还是忘了,你压根没把我放在眼里,你根本不爱我!
伴侣B:你忘记纪念日我挺伤心的,下次你是需要我提前一天提醒你,还是你在手机里设置一个备忘录呢?
如果让我们选择伴侣,我们选择A还是B?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B吧,因为A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是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而B面对问题,能够解决问题,就算不能解决也会推进事情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处理方式,这是由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A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镜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像镜子一样,反映的都是客观事实,就事论事,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注重“谁对谁错”“这是谁的责任”爱较真儿。
B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灯式思维,像灯一样能够照亮黑暗,这种思维方式,能穿透表面的事实,追求事实背后的目的、效果。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注重“怎样把这事办成”“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
二
夫妻关系是这样,在家庭教育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存在。
场景一
父母A:作业怎么还没写完?整天磨磨蹭蹭的,一写作业一边玩,说多少遍就是不改!
父母B:把书桌周围容易引起分心的书籍、玩具全部收走。
场景二
父母A:又考这么差,你丢不丢人啊,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父母B: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这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帮你
我们是A还是B?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镜式思维还是灯式思维?
三
当我们与孩子关系出现问题,产生矛盾的时候,也是最为考验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就好像是黑暗降临,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镜式思维,那么从我们的镜子中反应的还是黑暗,整个事件,关系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灯式思维,我们可以不被眼前的黑暗而迷惑,思考更多的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我们就为孩子在茫茫黑夜点燃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