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吗?
它可以是对财富,权力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初心的坚守,它可以是对梦的执着,也可以是对爱与真情的渴望。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的前提下,目标本身没有大是大非可言,但追求的方式有好坏之分。
如果追求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比如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谈钱,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挣钱,挣更多钱,然而社会财富有限,而且分配不均,加上人的欲望无休无止,所以缺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常态。
正常情况下,个人财富的积累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强行加速一般只能招来恶果。
在这里暂不考虑救急的情况,对钱过分执着的人是痛苦的,当个人成长进度赶不上欲望膨胀的速度时,求之不得的情绪就像一团邪火,灼烧内心,使人焦躁难耐,终日不得安宁。
至于中大奖,巨额奖金对于没有自制力的人而言就是甜蜜的剧毒,它会带来一次次激动人心的体验,然后杀死中奖者的进取心和自制力,让他们从天堂坠入地狱,沾染一身恶习,最终再也回不去当初的平凡生活。
在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不稀奇。
前不久,支付宝锦鲤女孩再度登上新闻热搜榜,原因是她仅用一年,就花光了1亿奖金,现在还患上抑郁症,正是由于这段中奖经历,这个女孩的生活从此脱离了正轨。
她辞掉工作,环游世界,却没能尽情享受旅行,反而被支付宝官方的变现计划限制了行动,加上食宿不便,水土不服,这个幸运儿非但没有好好体验自由的感觉,反倒饱尝“幸运”的苦果,可见大奖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
我无法切身体会这个女孩的遭遇,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极少发生,大部分人都要为几两碎银而绞尽脑汁,而骗子们咋抓住了人们的爱财心理,利用各种机会敲诈勒索。
现在的诈骗手段新颖,多样,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具备高学历人才的诈骗团伙,这些人蛰伏海外,手法诡谲,一抬手便有大宗案件。
但这些人过的是亡命天涯的生活,天网恢恢,只要时机成熟,法律的制裁一定会进行到底。
既然普通人终日为钱劳碌,那么富人就一定过得开心吗?不见得。
有一位活了90岁的法国牧师,一生聆听无数人临终忏悔,他将所有遗言汇编成书,不料一场大火将书烧成灰烬。
后来一位美国学者受到启发,在纽约搜集收集人们临终遗言,同样编辑成书,名叫《不说,就真来不及了》。
书中提到一位世界500强公司总裁,他在生意场上无往不利,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屡屡受挫。
总裁除了财富和工作,没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他一生经历过四次婚姻,但对方都只在乎钱,从没有真正爱上他这个人本身。
无爱婚姻是没有幸福的,这一点会延续到后代身上,总裁的成年子女很冷漠,只有在遇到与钱有关的问题时才会联系父亲,正常情况下从不主动探望。
其实人活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行,无休止的欲望只会让人变得贪婪且无趣,变成怪物,而这已经成为这个总裁的毕生写照。
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懂富人的心病,但我知道贪婪的可怕之处,它的危害往往超乎想象。
昔日的明星企业家马先生,是一代人心目中的励志模范,精神导师,公司上市后,他的资产呈几何倍数增长,马老师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让人觉得膈应。
受央视邀请,马老师曾做客节目现场,说了一句“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从来没有碰过钱”,语罢举座哗然。
2019年4月,马老师在公司内部交流会上发言,提出了经典的“996”理论,把异常扭曲的价值观强塞给员工,暴露了其作为不良资本家的可憎面目。
今年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共四个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负责人,旨在对蚂蚁集团的行业垄断和无序放贷行为进行严厉敲打,惩罚。
此事并非无源之水,去年10月底,马先生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惊人言论,取笑,嘲讽国内现有的金融业监管制度,第二天他就受到专业人士的猛烈抨击,直接扒掉了马先生的光鲜外衣。
最近,马老师一手筹建的西湖大学被查封,西湖大学的办学宗旨耐人寻味,名义是为国家培养企业家,商业精英,实际上设立了极为严格的门槛,入学者非富即贵,这其中意味实在令人细思极恐。
如今,马老师很久没有露脸,这份沉寂代表什么不得而知,我们知道他依然富有,只是不像以前那样有耐心,愿意听那些冠冕堂皇,误人子弟的废话了。
其实我们这一生真正在乎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实现自我价值,二得到无条件的,真正的爱。
冲动,细腻且缺爱的少年思绪丰富,容易把喜欢的人当成他生命的全部,但现实足够残酷,饱含深情的人注定饱经风霜。
所谓情深不寿,满眼情情爱爱的的人看似在乎对方,实则是关心自己,他想要回报,想要被关心,想要被爱的感觉,哪怕只有一丝,也好过让自己沙漠一般的心得到滋润。
焦灼的心会催生异常热烈的情感,这份“厚礼”通常让接收的一方感觉有压力,甚至觉得不堪其扰,结果对方要么选择回避,要么心生傲慢,然后变得肆无忌惮,无论是何种情况,对付出真心的人而言,都是锥心之痛。
所谓他人即地狱,任何情绪上的波折都会放大求而不得的痛苦,而对方只会认为,自己在面对一个讨人嫌的幼稚鬼,情绪失控,纠缠不清,进而更加厌恶。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冷静,后撤,独自消化情绪,否则情绪会进一步恶化,这个过程十分煎熬,但也是绝佳的成长机会。
假如你不小心喜欢上人渣,就更应该及时止损,将关系一刀两断,一次,两次的受伤还可以理解,如果对方总是伤害你,你就要好好反省了,对人渣执迷不悟,和自残没什么差别。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在付出之前,务必先为自己付出,有句话说得好,爱自己是终身幸福是开始,你甚至可以“花心”,多交一些朋友,尝试接触不同的人,好让你中意的那个“神”原形毕露。
这一切的一切,究其本质,几乎都和我们的父母有关,在身心走向成熟 的岁月里,陪伴时间最长,影响我们最深刻的人,就是爸爸和妈妈。
我们对亲密关系的追求,以及在男女关系中的真实自我表现,都可以追溯至幼年的自我身上,男人认识第一个异性是母亲,女人认识第一个异性是父亲,和父母的关系,是每个人生命的底色。
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可惜大多数家长自己都没有真正体会过,他们被世俗理念和上一代人的价值观所左右,用同样不合适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如许下承诺却轻易反悔,怒上心头就忍不住打骂,对孩子的合理想法不予以尊重,结果家长们终究没能逃脱宿命,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爱会传承,恨也是,为了终结不幸,我们需要培养足够温暖的人格和足够坚定的心,做到这两点很困难,但勇往直前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溺爱,它比较特殊,它本质上不是爱,是放纵,真正的爱是理解,包容和关心,以及批评,约束和教导,它有温柔的一面,更不乏严厉的本色。
追求爱没有问题,但是不加克制就会使人迷失自我。
也许我们内心的伤永远都不能被抚平,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愿意思考爱是何物,于是选择走上一条十分崎岖的道路,要将纯粹的信念传递下去,让真正的爱来到自己身边,让那个可怜的小孩不再哭泣。
懂得终点之所在,懂得终点不存在,那些浮华,虚伪和不甘就会消失,你会觉察到自己的心,就算生命停止,爱也不会消失,因为爱,是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