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你有没有面临这些苦恼呢?
和别人聊天时总能涛涛不绝,但打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总是提笔忘字。
制定好的写作计划,写了几天后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进而被搁置一边了。
又或者,收藏了很多金句文摘,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一句也用不上。
以上这些写作中遇到的苦恼,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也许大部分人会认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较强的文字功底,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写作技巧,也没有看过很多书……所以,写不出来,我写不下去,没有思路是很正常的。
但真相是,写作在提笔前就已经有了。我们在下笔之前 ,是对已有知识观念的思考加工,并落实到纸上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写作的小白,都是有着同年龄般阅历的老手了。只是我们还没找到一个便捷高效的整合输出方法。
前几天朋友给我推荐一本书,书名是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特意对我强调,一定要看,看完后确实收获颇丰。解决了我写作没思路,没灵感,写作荒的窘境。
这本书通过全面解读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德国社会学教授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帮你重构知识网络,实现阅读,思考,写作输出,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二脑力库。
卢曼教授本人通过自创的这套笔记法,在他30多年的创作中,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据考证,他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是源于这套方法。
而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序中也写出了钱钟书先生拥有惊人记忆和高产的原因——“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
而轰动文坛的作家纳博科夫、作家姚雪垠等,都是这种卡片法的铁粉,并用这个方法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卡片笔记法呢?
通俗的讲,就是在卡片上记笔记的方法。但这种笔记的方式与传统的记笔记方式有天壤之别,需要我们认真实践。
这种笔记的核心思维,在于如何思考,而不是简单搬运。我们不仅要记录,更要思考记录的意义,为什么要记录,记录的这个能否和已有记录产生链接,不同记录之间能否产生1+1>2的效果,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才去记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卡片笔记法的三种笔记类型?
一是闪念笔记,这种笔记方法主要记录脑中闪现的想法,类似灵感的收纳箱和备忘本。这些内容可以记在随身携带的便贴纸 ,也可以是手机的便签里,甚至桌边的餐巾纸,只要方便留下你的记录即可。
当然,后续你的闪念笔记要通过整理把它转化为永久笔记。此时,你需要思考,这张卡片能否为后续的创作内容提供帮助,或者是不是你以后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如果深度思考后,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不要吝啬,果断的删除吧,不要为自己徒增负担。
二是文献笔记。这种笔记方法不是对引用文章的简单摘录,而是要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来记录。
第一步,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你不想忘记的,你在以后的思考和写作中能用到的内容。
第二步,然后写下自己的延申思考。
第三步,标住文献来源。
简单的说,就是你看到了什么(记录你所认为的重点),你思考了什么(写下你的理解,拓展的思考),标明出处(即文章的来源出处) 。
三是永久笔记法。不同于闪念笔记的收集备忘,永久笔记是为了衍生想法和观点,帮助我们思考,讨论,延伸。因此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并精心挑选和设计。
当我们创作永久笔记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新增信息是否与你过往信息,或是脑中已有信息相互矛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产生新的联系?
是否能够把已有的想法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想法,促进新的思考?
这些想法引发了哪些问题?激发哪些创作......
那么,如何利用卡片笔记法构建强大的知识网络体系,摆脱不会写的烦恼,激发你的创作灵感产生1+1>2的效果呢?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扔掉第一步的闪念笔记。因为,一部分闪念笔记已经被整理成永久笔记了,另一部分整理不了是你应该直接抛弃的。
其次,你需要把第二步的文献笔记放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里。你可以选择用纸盒或者电脑文件夹均可。只要单独放在一个专门的收纳系统里就行。分门别类的去放,如果需要相关的专题时及时加工提取。
当然,最重要的永久笔记,我们则通过卢曼的笔记编号系统进行。
比如,你原本的笔记编号是1,那么,你新增的编号则可定为2,3......再新增的与之有联系的可以定为1a,根据喜好和彼此的链接程度,编为1b,1c,2a,2b,3,4,5......每添加一条笔记,便检查其中是否有与之相关的笔记,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
这样,笔记之间就从原本不相关的分散笔记变成彼此之间横向,甚至网状的联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样的作法,可以分出许多思想串,彼此连接补充,甚至形成一张巨大的思想网了。
再比如,你今天打算写一个300-500字左右的短文,那么你可以翻阅你的文献笔记,从中选择自己要写的主题,进行二度加工整理即可成文啦。如果,你打算写一个1000字以上的长文,可以从永久笔记里找到与之主题相关的永久笔记里的序号1,1A,1B,和序号3等。你看,你的主题和发散拓展都齐全了,剩下的按照这个框架再进行补充是不是就更快成文了呢。
当然,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持续坚持以下几个步骤,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从阅读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获得终身成长的认知复利。
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时候,不用为自己设限,初学者可以放弃从头看到尾的观念,可以先看自己喜欢的内容,挑拣的进行,只要记得先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即可。
阅读的时候手里随时带着纸笔,养成记录和思考的习惯。随时记录自己的闪念笔记。我们的灵感总是转瞬即逝,当我们有了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切实的落到纸笔上。
坚持每日创作的习惯,将自己的闪念笔记思考加工成永久笔记。积累自己的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多看各种文章和素材,只有坚持输入,才能有创造的原动力。
利用卡片的群聚效应,主动思考,链接,表达,输出。主动思考每张卡片与其他卡片之间的链接程度,学会创造性的思考彼此之间的链接。
当然,只有我们拿起笔,行动起来,智慧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如果光有思想,没有行动,那也只能是思想上的矮子。
幸运的是,经朋友的推荐,我看到了此书,并践行了一段时间,效果堪称惊喜。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记笔记的方法,更是写作路上的心法,让我摆脱了写作需要天赋的武断。这里不仅有实用的笔记写作方法,为我提供创作的源泉。还有写作的底层逻辑,比如,关于写作你该知道的几件事,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等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