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晴朗像往常一样登录到artand的网站上。
这是一家艺术品社交电商平台。
发现这个网站是在她刚毕业那年,偶然看到一个同事的桌子上有本特别的台历。一般台历都是千篇一律的土而丑,这个台历却不是,每个日子里,或油画或水彩或国画,每一篇都可以让你忍不住停下来注目。
于是她关注到制作这个台历的是一家艺术品社交电商网站,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在这里发布他们的原创作品,获得认可和继续创作的动力,也获得继续创作的柴米油盐,毕竟他们“为艺术而生,也以艺术为生”。
她想起了倾城曾经画的那幅“从”,这个世界也许对于倾城来说,会是个更熟悉亲切,更友善的世界。于是她千方百计说服倾城继续画画,把他的作品拿到artand上来,即便没有人买,他也不需要以此为生,至少也能让他封闭的世界再投进一束外面的光。
几年下来她已经养成每天晚上都会上去逛逛的习惯,看画儿,沉浸在那些迥异的色彩和情绪里,感受着那些灵魂在作品里中的浅吟低唤, 像她这样一个并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家伙,对这样一个艺术网站保持热度到现在。最初是因为倾城,后来就渐渐不是了,她能感受到那些作品与她之间的呼吸相闻,能让心在另一个时空里安静或飞扬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样的感受,倾城从最初的粗暴拒绝,说自己不会画画,到后来态度也慢慢软化了。
开始的时候,他们一起在artand上看画,讨论各自的感受和喜欢的画,后来他开始给她讲一些基本的技法和概念,再后来在她的坚持下,他终于同意让她看他的画。
哇,她不知道他居然画的这么好,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时候画了这么多的画,是一个人在他的暗黑城堡里的时候?
终于有一天,他同意把自己的画放在artand上展示,晴朗给他的每幅画都取了名字,她从每张画里揣摩他创作时可能的心情,用她的灵魂感受和探索他封闭在坚硬外壳里的那个灵魂,写出一段美丽的文字,配着他的画。
慢慢地有人会在后面留言,提问题,他也会回答,温和耐心礼貌,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那样封闭暗黑。他渐渐有了很多的浏览量和自己的粉丝群。
artand是个很有情怀的网站,并不只是关注交易,平时会经常为年轻的艺术家搞一些画展,举办一些网络上的艺术鉴赏讲座,为艺术爱好者提供问答和知识普及,同时也给年轻没有名气的艺术家以崭露头角的机会,在晴朗的坚持下,倾城也经常会在线上参加一些此类的互动和知识问答。只语音不视频,始终是他的底线。
晴朗说服让他同意给那些画标注了价格 ,从此以后,她以他不知道的陌生ID,在artand上化名买他的画。她的收入不算高,即便他的画标价并不贵,她也不可能多买。好在她对女孩儿喜欢的东西大都免疫,很少买衣服化妆品,奢侈品更是完全止步,所以几年下来她还是买了不少他的画。
今天她看到倾城这家伙新发布了一张画。
这张画几乎立刻就打动了她,那幅画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你和我之间隔着一片海》。
这张画好像多年前他们在网络初识时的那张 “从”,还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时是男孩紧紧跟随女孩,这张画却是男孩和女孩相对而立,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画框,画着一片浩瀚蔚蓝的大海,巨大的画幅挡住了他们的脸,看不到表情,却能感受到画里的情绪,那是铺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思念和焦虑。
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下手拍这幅画,才发现这张画是仅展示不出售的。
她就用那个化名的ID给倾城留言:我喜欢这幅画,很喜欢很喜欢。请你把它卖给我好不好?
一个多小时后,倾城回复:“谢谢你一直喜欢我的画,但是这幅画是不卖的。实在对不起。”他认识这个买了他很多画的ID,心中很有些歉疚。
“但是这幅画对我很重要,我觉得你纪念最美好的东西的方式,应该是让另一个人拥有它,让它可以温暖另一个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独自欣赏它。”
那边沉寂了几个小时没回音,后来他就同意了。不知是什么触动了倾城的神经,他是个不容易对别人好奇的人,他甚至没问为什么它对她很重要?
她买下了倾城的第十二幅画。
过了些天,她照例收到了由artand转发过来的画,不知道为什么,倾城的画都是寄给artand,再由artand转发给收藏者。倾城有很多怪癖,她也懒得多想。
她把这幅画挂在了她的卧室床边,看着画,她轻声说:现在我们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