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上已大多数是八零后、九零后组建家庭、谈婚论嫁的高峰期。人生都会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但始终避开不了这个话题——结婚生子。生完孩子之后也要面对着许许多多育儿观,有长一辈的嘱托,有年轻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话说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和榜样来传递我们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在孩子们十岁开始反叛叛逆性格之前,他们跟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养出什么样的孩子。那么,孩子的前途与性格的养成我们该如何去教育与正确引导呢?
我们会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也很难在一个世俗的普通家庭里发现一个高雅和非常清纯的孩子。决定孩子性格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品质特质。
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便是孩子的成长环境。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品性等特质。我们举例来思考下三个问题:
“第一,请问多少家里是有书架的,大概有多少本书籍?”
“第二,多少家长有睡觉前陪孩子读或者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
“第三,在你读书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在边上跟你一起看书吗?”
思考下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会说平时忙没有时间呀! 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一挤总会有的。这非常重要,我们想让孩子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比较宽阔的胸怀,遇到问题可以大胆思考,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从小到大陪伴孩子读喜欢的书籍——读书分享。
很多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孩子在八岁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但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特别丰富多彩,开发这些能力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家长争取每天陪伴孩子读故事就显得特别重要。
听故事、看童话书,会产生一种转化的能力,所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抽象的,孩子必须在脑子里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喜欢听父母讲故事的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会比只看动画片的孩子丰富很多。
我从小是在乡村长大的,祖上是长江的渔民。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怎么就成了知识分子呢,后来想了想,是因为每个阶段认识的老师所影响的结果。小学初中期间有曾云英、曾小运、李启发、万建宝等班主任老师。高中有刘爱华、盛万权、肖青等。后面大学到研究生记忆反而没那么深刻。导师叶德辉教授、导师穆荣兵教授、王枬教授、宁绍强教授、陈汗青教授、何人可教授等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微信、手机通讯录里面都有这些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且还保持着经常联系与问候。
父母种下的种子总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的,孩子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孩子还没有反叛精神之前,你就应该把一些优秀的品质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我们与孩子在一起,要花有质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质量效率的时间什么概念?
要把时间花在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和性情教育上,品质教育是给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诚实、积极向上的态度,而性情教育是让他们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一直认为这比知识传授要重要很多。其中包括: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两个人带来的结果,靠母亲一个人是完不成这件事情的。但现在妈妈的角色更加重要,原因很简单,父亲必须更多地在外打拼赚钱养家糊口,为孩子创造出更好更舒适的环境条件。然而父亲也有父亲的作用,父亲的影响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任何教育的事情,语言也好,行动也好,都有一个准则:不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父母给孩子定规矩有时候也是一样,规矩的严厉性和规矩的合理性都是必须的,光严厉不合理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光合理不严厉即对孩子没有用。
斤斤计较的家庭环境下走不出心胸广博的孩子,所有请父母们注意多多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至少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