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部学术周

今天看到一篇推送的文章,标题是:一个成年人的自觉,是不在工作中混日子。

有一些警醒,除去对工作意义本身的探讨,暂时来聊一下自己最近的工作。

去年小学部的学习周,作为汇报人,给学部老师们呈现了一节课《平均数的认识》,也是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探究知识本身的意义越深刻,在教授时越得心应手。

在今年的学习周中,听了几节课后,在课程上有一些收获:

一、课程导入。在听取课程时,有的课程在开篇初期已经把我吸引过去,用熟知的动画加上音效,瞬间能够唤醒孩子们的激昂状态,从心和眼的方面做好上课的准备。或者可以设计比较默契的动作,

二、课程逻辑。课程上,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把握清晰,重要环节要经过怎样的问题引导或者追问,来学生加深理解。在课程设计时需要了然于胸。

不要让PPT局限住教学环节。

三、课程中学生的参与。

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想到的有活动的操作指导、个人还是分组、展示如何展示、预计时间(若时间到了,但学生没有都完成要怎么办)因为在自己上课时,给到同学们很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讲解和展示,这势必占用较多的时间,有考虑学生间公平的因素,所以这部分的取舍是自己要注意的。

学生参与时,注意选取对全班的学习有推进作用的、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

展示时,注意时间规划,从学生上台前就言语引导,比如“我们……同学上台干净利索,语言表达准确,下台也利利索索”。

四、板书书写。

○板书设计,各个环节的安排(从课程设计中设计好板书内容)

○板书的有条不紊,书写规整

○板书的色彩搭配,突出重点

五、一类课型的总结。

计算课怎么上?

情境,从情境中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必要性。从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信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将重要的信息留在白板上。提出有价值的相关问题,提出问题的引导“根据……(即以上获取的信息),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理解意义,不断追问提出的问题的意义,从意义的角度启发算理和算法。

算理,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知道这么算、这么想的道理。追问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这么算。同时再举几个例子,再问怎么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算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测出解决一类题的方法,进行总结陈述。


希望从上课上收获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