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听在机场工作的亲戚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国空军非常创新的把报废的歼六战斗机改装成了无人战斗机,可专门应对打击敌人的航空母舰。这样的无人战斗机可进行编队,几十架甚至上百架形成一个编队机组对敌军进行打击,那将会非常壮观。这样的编队机组,要有什么样的人来成为驾驶员呢?一个编队只需要一个驾驶员就足够了。我国空军在训练驾驶员的时候,采用了两个人才来源。一个是曾经开过战斗机的来训练开无人机,另外一个是从玩游戏的新新人类中招聘人才进行训练。结果呢,两种人才来源的两支队伍训练后十场实战对战,游戏组完胜十场。
为什么开真飞机的在实战中打不赢玩游戏的呢?
无人战斗机的实战和真人战斗机在战场看起来一样,但其实内部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人战斗机全靠飞行员的临场发挥而无人战斗机能够完全按照指令,协调统一一致行动,也没有人为的心理极限,所以可以完成难度极大的任务。
做一件事情形成习惯,特别是这件事情要做得特别优秀的时候,这也是需要思维的肌肉练习,这种肌肉练习得到强化的同时,也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思维惯性。真人战斗机飞行员已经非常的优秀,他在那个领域里面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当要他重新去熟悉无人战斗机的思维模式的时候,反倒形成了他的障碍。而无人战斗机的操控模式和游戏的思维模式是类似的,这也是为什么真人战斗机驾驶员打不赢玩游戏的啦。
开飞机的和玩游戏的这一类比还可以推广到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中,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代沟。
我们每一辈人出生的时代不同,教育背景不一样,训练方式不同,成长环境不一样,其实在每一个人形成自己底层思维的时候,思维的肌肉训练也不一样,所以说这也是我们上一辈人和下一辈人总是感觉很难去沟通的一种原因。
再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认识。我们老一辈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都有着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那个年代都鼓励为国献身,最早的那一批核弹功勋知道会有巨大的辐射,对身体有害也必须迎难而上。有病严重了才去治疗,已经形成了几十年的思维惯性,他们认为,没病就是健康。
生长在21世纪盛世年代的人,亚健康已经成为了主流,大家都知道重视防患于未然,愿意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得病,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得病如何治与防病如何做,底层的思维逻辑也是不一样的。得病以后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疾病本身,而防病观察的对象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平时生活方式。
做每一件事的习惯都是被训练以后固定下来的思维模式,当你想打破惯性的时候,其实就是等于需要从零开始建立新的思维,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坦然去接受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服务不同的人群。
开飞机的就让他一直开真人飞机吧,无人战斗机就用玩游戏的人来驾驶。
每一代人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不需要大家统一思想。
得病了以后再治疗也是有效的,愿意防患于未然的就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允许多种不同思维模式共存才不辜负我们的盛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