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检修轮胎,若是遇上亏气,要么是正常补气,要么就是扎胎了,扎胎在这里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更换轮胎。当然,汽车轮胎被扎胎后的解决方案绝不仅限于更换轮胎,还可以补胎,但是4s店的说法是“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店里不提供补胎,若是补胎就到外面去找”。
怪不得一位老司机聊天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开始骂了,他说:
“现在的修理工就是换件工,他们丫的哪会修车!什么坏了换什么,哪像我们那时候的修理工,哪坏了修哪,焊一焊,磨一磨就能使了!”
无论是出于什么考虑,跑在路上的轮胎难免被扎,若是扎个钉子就废掉一条轮胎,未免是过于浪费。从实践来看,很多爆胎事故中,由轮胎的补胎原因引发的相关报道几乎是没有的,所以,补胎不一定就有安全隐患。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补胎远比不上换胎给4s店带来的利润更高,这种以安全为借口的强制消费看起来让人无以反驳。
补胎也确实会给轮胎的使用带来一些影响。二十几年前,我还生活在农村,当驴车的车轮换成胶皮轮,人们乘坐驴车的舒适感大大提高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胶皮轮的轮胎太容易被扎,一旦扎了就不能行走。慢慢的有了一些能手,他们自己把轮胎扒下来,用修补的工具补上,充气之后轮胎就可以正常使用。再后来很多人都学会了补胎的技术,补胎就成了唯一处理漏气的轮胎的解决方案,当然还有换气门芯,当补丁落补丁的时候,补丁间的缝隙有时候也会漏气。在此就是证明也是我见过的,补胎不好的唯一案例,补丁补的过多的确会对轮胎不好,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补丁和补丁打落的时候。
今天从楼下经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给自己的电动车补胎。这种在过去随处可见,任人都会的技术,如今已极少人自己操作了。猛然间在城市楼宇旁发现这样一个身影,恍惚间已如隔世。我踱步过去,老者专注的在操作,已经是粘上补丁后的环节,他用小锤在细致的敲打着刚粘上的补丁。电动车有些旧,老者补的这条轮胎上另外还有至少两个补丁。我轻轻的问他,生怕打搅了他的专注:“这补丁都是您补上的吗?”。老者把手里的小锤放在一旁,这时我发现,那里还有几件工具也都是补胎必用的工具,锉子,扳子,卸轮胎的撬棍等。回过头,他一脸和善的跟我说:
“老了,没事干了,补个轮胎还花钱,那干嘛呀!”他的意思是说,补轮胎这样的小事就不应该花钱去补。可是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若不从事修理行业,有谁还能那么轻易的补一条轮胎呢!
我又想到数年前的一件事,那一次我开朋友的新车,去机场接他的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海归客人。回来的路上,在西单商场门口就堵死了,车里开着空调,我们堵在队伍里面,大家聊着天,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倒还没有人因为堵车而焦虑,因为客人接上了,老朋友见面了,无非是聊天吃饭。堵车并不耽误他们聊天,吃饭无非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所以,车内灌满的全是老友重逢的喜悦。
正在这个时候,车的前机器盖子突然“噗”的一声,车内的聊天中断,坐在驾驶位的我赶忙把车灭掉。瞬间,车里的温度就开始提升。我又尝试把车从新打着,发动机运转正常,感觉空调还是不能启动。这时,朋友的客人从车上下来,他示意我打开前机盖,上去就是一通扒拉,我的朋友从后备箱拿了工具包给他。因为在路上,虽然是堵车很久了,司机离开车还是有被警察处罚的风险,车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坐在驾驶位。
不一会,他们回到车里,跟我说:“应该可以了,你着车吧!”我打着车,打开空调,果然恢复了正常运转。从他们聊天的内容我了解到,这个朋友的客人十五岁就去了英国,学成后在英国的一家跨国企业工作,担任中国区总负责人职务。照理说已经算是白领级的人士了,鼓捣车鼓捣的还那么熟练,不禁问了出来,是不是学过修车。他很认真的回答我,国外的教育和国内不同,相比之下更强调动手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他说他车上的四个门把手换了三个,都是自己动手换的。
当然,他说的动手,也就是那些简单易操作的动手,就比如楼下给电动车补胎的老者,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不花冤枉钱。
在这里需要强调,汽车的轮胎我们是补不了的,必须要到有专用机器的地方才可以拆卸,补胎。但绝不是4s店强调的那样:安全考虑,轮胎不补只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