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颇有感触,略做摘要和心得。
内容从七个层面展开:
一、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摘要:
1、按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可分为自然主义学习方法和结构主义学习方法。
自然主义学习是指通过模仿他人语音,作品,文本本身进行学习,讲究的是一丝不苟。比如语言,乐器和书法等。
结构主义学习是指通过对结构交互关系的认识进行学习,讲究的是学习后的创造性。比如医药,经济学,理工类学科。
2、避免学习无效
需要先分析所学的内容属于哪一种,再进行学习,否则就会无效,比如拿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学书法,先研究书法的理论,弄通行笔的技巧对书法的进展作用不大。同样要弄懂电子原理,仅仅想通过模仿是得不到真知的。
3、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过程中不必顾全大局,每天练好哪怕一个点。
碎片化时间集中在一个学习课题上,有目的的搜索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忘记儿时的学习方法,成年人的学习是为了补充,而不是为了精通。
不要收藏,收藏会让你以为你学习了。
心得:
很多时候自己确实容易混淆自然学习和结构学习,从而会产生无效的学习过程。
比如教育中的英语教育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学习了近十二年的英语,对自己英语的提高毫无益处,因为使用结构学习的方法,会让自己连个孩子都不如。
学习的半途而废多半是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要学习跑步就不用纠结理论知识,跑就对了。但要再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不能一味的照猫画虎,是需要坐下来分析总结,再做行动。不能明确学习内容的定义,就容易使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学习无效,最终放弃。
二、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摘要:
1、学习的驱动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
内部驱动诸如兴趣,虚荣心等。
外部驱动诸如任务奖励。
2、驱动后的持续性全在于反馈之中,而内部驱动的反馈很难形成,外部任务驱动的反馈相较而言更加客观和具体。
3、任务驱动就是最好的外部驱动方式之一。其中以职业强迫和以教为学是最有效的方式。
任务驱动的关键要素在于要有清晰的目标。
4、案例:边学日语变教日语,作者自己出教程,卖钱。
心得:
任务驱动即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反馈,成长中的反馈越及时,进步也就越快。从理解层面上来说,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是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就要看认知能力的高低了。
1、任务驱动中的任务难度如何设定?
2、任务完成后的反馈如何判定?也就是说任务完成后谁来给予任务完成后的评定?
3、对任务的目标设定是否清晰?
以上种种都是因人而异,毋庸置疑的在于,任务的设定至少可以对自己学习完成程度有直观的了解,从而不会再找一些借口作为放弃的理由,放弃只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
三、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摘要:
1、拖延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严格来讲,大部分得了拖延症 的人都不可能完成初中学业,所以,大部分人都不要矫情自己得了这个病。
2、判断标准:没拖死自己就说明没病。拖延的主要原因是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不大,否则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人把车里的油开完再拖车去加油,会拖吗?
3、解决方法:任务驱动拖延,有些事情拖,有些不拖,是由任务决定的,所以要给自己制定任务,而不是计划。
4、技巧:
将任务严峻化,比如面对交代的人越多,代价越大,任务越有用。
将任务形象化,不要将任务付诸于文字,而付诸于脑海图像,图像对人的感染力要大于文字,这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
将任务小目标化,不要设定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从最小的开始,不知不觉得成长。
将任务速度化,尽快完成,而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长的周期。
心得:
与拖延症的相关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很多时候会被这些词局限自己。所有可拖延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件事对你的影响不大,仅此而已。
对于任务驱动解决拖延,觉得是个好办法,但是据我对自己的了解,我对自己设定了任务,和领导对我设定了任务,这二者的驱动力有很大的差别。
就我而言,应该列出自己的终极目标,然后具象终极目标后的任务,再将任务切碎,让每个任务都是1~2天内能够完成,专注于小任务,从而活在当下,远离拖延。
四、在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力。
摘要:
要重视衣食住行,要有仪式感,才会提高专注力。
1、买贵的学习工具
贵,是你在使用的时候会重视,从而不容易分心。比如在报纸上练毛笔字的感觉和在宣纸上练是不一样的。
贵,是你会心疼,心疼自然会有效果。还有就是,买了贵的就没钱买便宜的了,本质上还是减少分心,提高注意力。
2、吃饭,吃好的
这种仪式感也是为了让人专心吃饭,享受当下。尽可能少吃自助餐,因为自助餐可以让人吃撑,但是不一定吃好。
3、学习的地方使用射灯
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仪式感,让人更加专注。
4、睡眠好
运动使人睡眠好,睡眠好,醒的时候才会更加专注。
心得:
对于买贵的学习工具,作者举例自己为了学吉他,买了一把42000元的吉他,还是借钱买的。我学过吉他,所以我能感觉到望着这把超贵吉他,那种想扶琴一曲的冲动。
更好的体验能够带来更强的驱动性,虽然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但是在能力范围内的提高自己的体验感,我觉得是对自己的嘉奖和鼓励。
因此,在学习工具上的投资,以提高注意力为目的,同意“贵”是极佳的选择。
五、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摘要:
要去哪里,就从那里开始。
作为成年人的学习追求,不妨就从你内心渴望达到的程度开始奋斗。
心得:
从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开始,从你想做到的那件事开始。不是因为一切皆有可能,而是因为你内心那真实的目标,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想想自己多少次放弃跑步,可真正坚持下来的动力是打算在三十岁之前完成一次马拉松。现在想想真的没那么难。现在在做一本英文原版书的阅读,依然很难,但我相信依然可以做到。
直奔大师,也可以直奔我所在领域最优秀的人。
六、给自己制造反馈。
摘要:
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让别人给予自己反馈以及给予客观的反馈,那么如何自己给自己及时的反馈呢?
输出!输出包括写,录,教。
举例:听懂得东西再复述一遍,从而验证自己是否真的懂了。
对于学习的东西写一篇摘要,摘要的原则是:
1、对照目录,将事实,陈述,观点进行提取。
2、要用自己的语言写。
学习中,制造反馈,不断录音或者录像,不断修正自己不良的习惯。
心得:
本文摘要就是根据上述摘要原则进行,以后也会尝试此类方式进行输出。反馈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好的老师也在于能够给予精准的反馈,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纠偏。在没有其他反馈途径的时候,自我反馈及元认知能力是决定成长速度的关键。
七、怎样突破瓶颈
摘要:
瓶颈的定义在于以上种种方法都使用过后,学习停滞在一个阶段无法突破。
瓶颈与极限不同,同样与不学也不同。
在瓶颈阶段,主要是要在方法的改进和心态的突破方面想办法。
方法:提高涉猎范围,或者提高专注程度。
自信来源于自律。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心得:
将瓶颈与极限区分开,对我的认知大有裨益,这是关于我自我认知局限的地方之一。
许多所谓的发挥不好,多半是因为分心,看似在当下,实际上注意力是在其他地方。
比如:打篮球时,工作时,考试时......注意力在那里只有自己知道。
这样看来,因为太弱,所以我离瓶颈还有很远的距离。
后记:
应试教育是符合国情的,但是对于学习能力而言是力所不及的。参加了这么多考试,以为考试结果就是终点,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考试。
因此,成年后面对能力不足的时候,再以上学时的认知从基础逐步学起,就会觉得没有大块时间去行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做的只有通过专注问题本身去研究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成年后高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王阳明说的以事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