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放弃使用所有机动车辆、通讯设备和电脑,还是愿意失去一只手?
这个问题看似回答很简单,谁会愿意失去一只手呢?我可以不假思索的给出这样的答案。然而真正准备写下答案的时候我犹豫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这种困境下选择保全自己的手,那又何来“壮士断腕”之说呢?没有一些人的舍弃精神或许我们连看到车辆,电脑,手机的机会都不存在呢。那我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我并没有维持原判,因为我想起了“最强大脑”中的一个台湾数独“天才”。在数独方面上天给了他完美的大脑,但是缺关上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大门,毕业很多年了都还没有使用过手机与人沟通,至今没有工作。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
乔治斯托克1987年完成了这本“问题之书”,目的显然不是让我告诉他答案,而是让我可以体会到提问之美,因为每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都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今天的forum retro 还在讨论motivation。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任何公开场合当我提出的问题被主讲人评价“这是一个好问题”时的鸡血量是远远超过我的回答得到“谢谢你的答案”的回应的。而当我听到别人提出的问题得到相同的评价时也会由衷的赞赏。
这几天有过团队内部的两次谈话,都是围绕着提问的。一个是我该不该提问的纠结,一个是我该问什么问题的纠结。这无疑是每一个一线业务产品经理必须撕碎的纠结,通过不断的强化是可以培育成习惯的。
如果你六岁的女儿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会说话的玩偶,那么当你想要说服你女儿交一个新朋友,也就是购买同一家公司同一产品系列的另一个玩偶,你会怎么做?
看起来非常熟悉的场景,女儿其实不就是我们产品经理每日面对的客户么?会说话的玩偶不就是他们的需求或是提出的解决方案么?那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更应该去了解女儿真实隐藏在背后的需求呢?了解的办法难道不就是发问,发问,再发问么?当然了,也请注意方式方法,别把女儿惹毛了,下场就难看了哟。
最后给读者们留个书中的问题呗: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希望奥运会禁止服用兴奋剂,还是希望为了提高运动员成绩,让比赛更好看而允许服用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