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不可谓不悲催,纵然如此,他依然为我们留下了海量不朽佳作,“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拳拳爱国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遥远祝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无奈与解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
我们欣赏苏轼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他面对逆境的从容与豁达。
他为什么能做到呢?是因为苏轼性格中的刚毅?是因为家人不离不弃的陪伴?是因为“闲着便是主人”的大彻大悟?也许都有!
在《东坡志林》卷一的篇章里,我还有一点发现,东坡的身边总有朋友陪伴,是他们,让流落异乡的才子不寂寞。
感谢有你们!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不知大家有无这样的感觉,有时候心里很烦,抓起电话,翻看着一长串熟悉的名单,却不知要给谁倾诉!
苏轼没有犹豫,直接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
“解衣欲睡”想必已是很晚了,况且赏月在自家院中也行,却偏要去承天寺,与怀民步与中庭,文中没有记下他们的交流,也许就没有对话,此刻,语言是多余的,默默的陪在身边就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用在这里极为恰当。
《游沙湖》记录苏轼在黄州沙湖买地染病,请聋人庞安常诊治,“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作《浣溪沙》,这天痛快喝酒之后才回家。
如果说与张怀民交好,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可庞安常仅是一名耳聋医生,苏轼不但称他与自己都是异人,还同游清泉寺,留下著名的诗篇,痛快喝酒之后才回家。
与此相似的还有《儋耳夜书》中的记录,“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余欣然从之。”
我们可以看出,具有赤子之心的苏轼,深受各类人群喜欢。
《记游松江》写与杨元素、陈令举、张子野等人到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八十五岁的张子野作《定风波》,在座欢畅极了,有人甚至喝醉了。这一欢乐场面未尝忘记。多年以后,回忆起来,真如一场幽梦。
我们可以想到,与众友人月色之下畅饮的苏轼是快乐的,贬谪的凄凉被月色美酒与朋友的欢笑声稀释了,留给他的,是难忘的温情回忆。
《记刘原父语》中,记录了刘原父的风格志趣,后来到黄州,写诗:“平生我亦轻余子,晚岁谁人念此翁?”此篇是苏轼对原甫的追念,也是对知己难遇的惋惜,也有对自己他年之后不知有谁知的慨叹!
东坡先生,您大可以放心,千年之后,还有不少人记挂你这老头呢!
还有《忆王子立》中对张师厚、王子立离世的哀痛,若不是重情重义之人,怎会对已逝之友念念不忘?
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这些已能看出,朋友的陪伴温暖了苏轼落魄的时光,感谢这些走进苏轼身边的朋友,也许是因为你们,才使苏轼灵感如泉,留给后人不朽的杰作。
写这篇感,是因为昨天与辽宁李铁英老师的交流,下面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铁英:我给你单独发了一个作业,请尽快查看,谢谢!
我:报告组长,一定完成任务!(调皮)
铁英:你真棒!你的文字我特别喜欢!
我:主要是你推荐的书适合我的口味。
铁英:我们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喜好,一看到你的文字我就喜欢了。
我: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
铁英:我们彼此珍惜,用文字表达对世界的真诚!
是不是从我们的聊天里看出了惺惺相惜?
还真是!
我加入正道语文群不到一个月时间,恰好有这么一个读书群,我恰好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你们推荐的书就是我想读的。
我们遇见的刚刚好!
写了一篇感想传到群里,很快收到满凤妹妹的鼓励,让我把字数增加到1500左右,准备推送,我诚惶诚恐,平时写文都是随心所欲,真怕自己浅显的文字贻笑大方。在她一再鼓励下终于又憋出了一篇读后感。
朋友,感谢有你!是替苏轼说的,也是我此刻最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