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种物质像一股大水体,在天地形成之前诞生。在这大水体里开始产生了前后左右的次序啊!并且慢慢地扩散出去。像一条刚产生的幼小的犬伸出爪子没有受到任何的碰撞,不断地做循环往复的圆周旋转运动不会停顿下来,在这旋转运动的大水体里面,产生了天和地。我不知道这个大水体叫做什么名字,勉强给它命名为道,它的特性勉强命名为大。这个大其实是在不断地往外发展看不到边际,逝去,边际不断地扩大远去,所以叫遥远,所谓的远就是跟近的对立面。所以我们说道很大,天空次一级的大,地更次一级大,人的感受力是更次一级大。在大道所化的领域里,有四个层次的大,人的感受力占有一个层次。人从大地上感受天道的变化法则,大地受天空的法则影响,天空受大道的法则支配,大道顺应自己的内在规律来运动。
这一章老子试图对天道如何诞生天地,天地如何诞生万物,主要是人类,然后人类又是如何在发展中凭借自己的精神世界来理解天道的过程进行描绘。从而解释他所理解的天道,天地,和人的关系。
老子设想,天道如果能产生天地,天地一个是虚一个是实,那么天道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虚实混合的物质状态,叫做混成,混浊的水流就是这样,所以老子是根据对混浊的黄河水的观察来推断天道的起源应该也是这样,因为混浊的黄河水会沉淀出泥浆和水,水又是透明如同天空一般。所以老子猜想天地没有产生前的大道应该就是这一种混合这泥浆的水体。所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既然天地是从混成的物里产生,那么这物就是天地之母了。但是这混成的物体既然是一种流质,就必有水的运动状态,前面老子已经对水的运动进行分解了,就是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两种运动的混合产生旋转运动,而左右上下运动方向的产生就有了时间的先后,时间的先后叫做“寂”,用“独立不改”来形容,就是说这种左右和上下的运动是混成之物的自性来决定,并非外物来左右。左右上下运动的分出先后延绵不断产生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就会不断地以圆心为核向外扩张,这种向外的膨胀扩张叫做“寥”。连绵不断的旋转就叫做“周行不殆”。
两种运动的结果就是把像水一样的天和像泥一样的大地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然后这种在不可见到可见可感到天地到万物到人类的运动变化过程,老子不懂本来改叫什么,所以就把它叫做“道”,这道其实就是可道,不再是原来那个产生天地世界万物的未变的到了。所以这个到是可描述的道了,这个是老子的勉强的命名,就是可名了。
那这个可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大,什么叫大?就是说能产生并包容天地万物人类的特性叫大。既然要包容,那么天地万物的边际就是道的边际,甚至要比天地万物的边际还要大,天地万物是运动不止的,那道应该走得比天地万物更快更远,这个更快更远就是“逝”。所以逝就是走得更远,更快。这个逝和远的运动方向是跟起点相反的,起点只有一个,方向就有无数个,这就是以圆心为核的向四周膨胀的一种运动。今天的宇宙膨胀说应该可以在老子这一章里找到灵感。
道最大,在天之外,天也大,在地之外,地也大,在人之外,人也大,人的意识能够包容天地万物。在道的世界里,有四个层级的大,人是处在精神领域的大这个层级。“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然后老子来区分每一层级里的相互关系。下一个层级只能顺应上一个层级的规律要求,这种关系老子把它叫做法。法就是受约束,根据约束来运动。所以就有人在大地的范畴里活动变化,地在天的范畴里活动变化,天在道的范畴里活动变化,道在自己的范畴里遵循自性来运动变化,这个自性,就是“自然”,没有别的规定,只有自己的规定。
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是老子介绍天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万物人类,然后人类受大地约束,大地受天的约束,天受天道约束,天道受自身约束的这么一个相生和相克的过程,应该是后世或者当时的五行相克相生的观念的一种雏形。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