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人,获得转变得,需要一种力量。无论好与坏的哪类转变,都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就像邻居家的那条小泰迪,每当那条大金毛经过时,都要狂吼一番,张牙舞爪一番,直到有一天,那条温顺的金毛,突然撕咬起矮小瘦弱的小泰迪,导致它习性大变,失去了往日张牙舞爪的姿态,可怜巴巴的拖着残疾的腿,寸步不离地跟在主人后面。
看来有时候,在某种外力的作用和支配下,转变也可以被迫进行。
由此我推断——转变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小泰迪的方式,遭遇意外,被迫突发型。另外一种潜移默化,一点点积累而成,也可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洗脑方式。
读过李开复先生《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后,更让我坚信,转变的方式和条件,以及背后所涉及的那份能量,值得深入探究。
就像恒星能够轻易改变轨道,一定要遭受更为强悍的磁场作用一样,我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一定不是轻而易举、一挥而就的事情。
对于执着于不断超于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己,自省觉悟自己的修行者,如何将梦寐以求的那份转变成为现实,如何去迎接一个不同以往的自我呢?
首先,我以为要受着眼前的境遇,去除纠结心。
现代人,哪个不纠结,而其根源,不外乎就是要求的太多。
譬如攀比孩子的985、211,却不顾及孩子的本性,替孩子操持一切,孩子却万分的不领情。而自己又不服气、不甘心,总觉得都是好心,却落得如此待见,很是委屈。
在此阶段能够认了、受着,就是转变。当然,折腾够了,一场大病过后,论堆了,也是转变。
其次,在论堆、折腾够的基础上,把心有意识地变柔;把说话的语气慢下来;把匆匆的脚步,舒缓下来……诸如此类的刹车行为,就是转变过程中的量变积累了。
这个过程如果把握的好,回头再看看《道德经》、《黄帝内经》、《心经》也许收获于以往将大大不同,心胸也将大大开阔了不少。
继而,坚持几年后,此阶段,特别推荐,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的、良好的锻炼方法,以支撑转变。让变软的心,从这个量变过程中,得以体会什么是——身心俱受。
让良好的锻炼习惯,成为约束我们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紧箍咒;成为培养磨练心力的试金石。
例如:练练瑜伽、太极、盘腿冥想等,但是推荐不可随了潮流,爱上热火朝天的广场舞,或者于青年人比更高、更快、更强等竞技运动那类锻炼形式。不说为什么,此阶段听话最好!如果期间,有缘拜个老师,且不要图名气大小,唯求锻炼时,不造成筋骨伤害,就是上等的好老师。如果再能培养、启迪你修静功夫,那真是苍天有眼,恭喜你,让你的转变历程,化作快乐之旅,妙趣横生了。
修静,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坚持几年就会明白,过了这关,心不软都不行。
然而不是小瞧大家,99%的人,到此阶段就会回头。
为什么偏偏是我如此孤独,守慎!
就像费了半天劲,爬到井口,看了一眼井口外面的世界,没能再突破一下自我,一念“偏偏”便又回到了井里。
其实人生就是这种反复的折腾,而转变最终成为了一个搪塞和开脱自己的理由:至少井口外面的世界,我见识过。
最后,其实没有最后,只有不断地剔除自我的过程,当一切不以“我”为中心的时候,情感对于“我”的作用力量,将发生一个质变。
这个质变所呈现的结果,就像天地间流传的美好神话故事,可以无穷无尽的演化,但是催人泪下的那份情感,惊天动地的那份呐喊,于天地共存。
说的更加直白些,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我”,大家对于转变的“我”,要用一种敬畏和亲切的态度去感受。敬畏在于不能达到,却无处不发挥作用;亲切在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其实早已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亲切又熟悉。
自我们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体会转变中,那份苦或者甜的滋味,对于经历了转变,并且习以为常的“我”来讲,已经没有了难熬和知足,本来就应当是这般模样。
就像脚下的泥土,千万年来,多少故事掩埋于此,而那份朴实始终没有变,土壤的本色,依旧如千万年之前一模一样。
无论是谁,用心栽下一颗“心之力”的种子,肥沃的泥土,必然会让“转变”进行的有始有终。
这背后支撑“转变”的神秘力量,就这样永不停息的延续和丰富着,力量之大,让世世代代的任何人,都能够体会得到、获得到这份能量,实现转变。
同时伴随转变的过程,一切仇恨、憎恨、嫉妒、纠结等心理活动,总能咸鱼翻身,紧密陪伴我们每个人,静候我们随时随地,“扑通”一声,落回井中。
初稿2017年8月24日 2018年2月25修改 于莱钢 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