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和放弃写作的10年
初中时候受《读者》、韩寒、周国平等一波奇怪的文学组合影响,开始爱上了文章、故事,爱上文章的智慧。开始学模学样的写些有“智慧”的文章,并在当时获得了班里一些同学的认可,同时也天真的以为自己写作真的不错了。
稍微长大一点,经历一点事情,觉得同龄人写的很多东西都是在无病呻吟,也逐渐反感自己早年的稚嫩笔触,也因为不想记录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我决定了放弃写作——放弃用文字与周边的朋友圈接触:而对于我们8090's这一代,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放弃了QQ空间。这一放弃在当时,给了自己一个笃定的内心,可以稍微把自己从周围世界的喧嚣拔出来,感受自己内心、学习知识、成长、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事、过新鲜的日子。一切似乎都很好了。
但是放弃了写作10年,2016年5月17日的这一天,我突然感觉到了空虚:淡忘不开心的事固然好,但没了写作,人生少了很多记载你生活的笔记、好的经历多了被风化的可能。突然意识到,不管我是否愿意记忆,只要是自己的经历就没用好坏之分,它们的区别只是你面对它们的态度。突然意识到,我应该重拾笔记,记录自己的人生,因为你不给自己记忆,谁还能帮你么?
二、关于日常
汉语词典里面解释为“琐碎的、平日生活的”。这是这个笔记本产生的初衷——记录工作生活琐事、从琐事里面发现生活的闪光点。
为什么重拾的笔记本会叫“日常”,是因为昨天看到了一段很有触感的文字:日常的生活并不可怕,甚至一成不变也不可怕,只要你内心认同自己的选择就好,真正可怕的是自己习惯了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想要出逃,却又不敢。成为那种一直在抱怨这里,但却不敢真正走出去的人。真正可怕的是缺乏勇气。我选择重拾笔记,就是为了逐渐走出自己不好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出逃——逃离那个自己不喜欢的自己,重塑一个能在时代摸爬滚打、敢于直面生活的自己。
2016年5月17日,日常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