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古运河的晨雾里,“大德中医” 的招牌已悬挂近两百年。青石板路上的药香,从清代道光年间飘到如今,见证着大德家族七代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的初心传承。如今,第七代传人田林君接过接力棒,让这段跨越世纪的医道传奇,继续温暖一方百姓。

故事的开端,是清道光年间的路大德。这位曾任职嘉祥县训导的秀才,目睹咸丰、光绪年间齐鲁大地水患旱灾频发,百姓贫病交加、孩童夭折无数,毅然封存官印,效仿张仲景弃官从医。他遍访名师研学岐黄,在家乡开办学堂与医馆 —— 白天为百姓诊脉开方,夜晚教贫家子弟读书识字,用 “教育启智、医道救人” 的双重坚守,为大德中医埋下第一颗种子。

路大德尤擅治疗癫痫、中风等疑难杂症,不盲从古籍,敢于创新方药,晚年将毕生经验整理成《路氏经验验方集》,还获东昌知府亲赠 “年高德劭” 匾额。这份 “德艺双馨” 的基因,代代相传:第二代传人路爵林守着祖业,继续兴办私塾与医馆;第三代传人路凤翔更是将这份坚守推向新高度 —— 他早年精研国学,而立之年潜心医道,遍访齐鲁名医,即便在解放后因亲属牵连屡遭批斗,仍深夜背着药箱为患者诊病。

路凤翔是路氏中医的 “革新者”,在继承祖方基础上,独创《路氏癫痫圣愈汤》《路氏牛黄清宫散》等经典秘方,对癫痫、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他用蝇头小楷书写的《路氏经典验方集》,字迹如金石刻就,至今仍是医馆的 “镇馆之宝”。到了第五代传人路成维,又开启 “中西互补” 的新探索 —— 他自幼随祖父路凤翔学医,坐堂半世纪,既深耕家传绝学,又汲取西医精髓,创新的《培元种玉汤》《涌泉饮》,解决了无数不孕不育与产后无乳难题。

时光流转,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第七代传人田林君手中。作为路成维老先生的师妹,她自幼在医馆耳濡目染,背诵汤头歌诀、辨析药材性味的时光,早已将 “医道精诚” 刻进骨子里。如今,她守着祖传的药柜与医案,既完整继承《路氏癫痫圣愈汤》《路氏牛黄清宫散》等核心验方,又延续着历代传人的 “济世初心”—— 对贫困患者减免药费,耐心为患者讲解调理思路,让百年医馆的药香里,始终飘着温暖的人情味。

从路大德的草屋医馆,到田林君的现代诊室;从道光年间的手写医案,到如今的细致诊疗记录,近两百年间,大德家族七代人用青灯古卷旁的坚守,诠释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的真谛。这份传承,早已不只是医术的传递,更是医者仁心的接力,是中医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
注:本文为中医文化传承随笔,旨在记录百年医道故事。疾病诊疗需专业医师辨证,请勿自行参考用药,就医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