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晚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余胜泉教授,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们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认知与学习》。
今天又一次感受了巴掌大的会场容纳万人的一次大课。余教授从三大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未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怎样迎接挑战这三大方面给我们讲解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余教授的课程,让我深感危机与责任,课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网络原住居民,我们作为老师不主动迎接信息化,不主动拥抱未来教育,又怎么应对网络世界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呢? 我们自己都接受并且习惯了微信简书分享,习惯了钉钉工作交流,习惯了微信支付宝,习惯了出门百度地图,怎么可以用过去的方式方法来教信息时代的孩子呢?
印象最深刻的是余教授讲的——未来的学习是社会化的,跨越组织边界的。我深有体会,从17年在网络上参加互加计划组织的乡村英语教师公益培训给几百人做了直播课。到现在参加的的青椒计划,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主动地,跨越组织边界地在学习,在分享。这就是我们已经参与的未来学习方式。
还有一点,余教授讲:实现全市优质教师资源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跨学校、跨区域精准匹配的在线双师服务。我特别期待将来的我们都能够更深度融合,发展自己的优势,跨区域合作,提供给孩子更优质更高效的教育资源。因此,我现在青椒计划分科做助教,更加有信心,这就是我们跨区域精准匹配的第一步。
很幸运,我遇到了互加计划,很骄傲,我参加了青椒计划,我们已经走在未来教育的路上。和更多的青椒在这里同行,一起拥抱未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