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80后,没病的已经快跟保护动物一样少了,80初的同志们也逐渐步入了想买买不了的阶段,90后的小朋友们也开始进入有小毛病的阶段,当发现自己过不了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的时候,是不是很绝望??是不是很哀伤??
最近统计了一下后台留言,发现有三分之一都是在问核保的问题
对于这些非标准体,核保的结果无外乎四种:除外承保,加费承保,延期承保,拒保。对消费者来说接受程度为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承保>拒保
如果是标准体,也就是正常的健康的身体,那皆大欢喜了,正常承保!
对于很多小白来说,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其中曲折,觉得买保险不就是我看中了哪个产品直接给钱的事么~
还是太单纯了~
买保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投保前都会先签一份健康告知,这份告知是保险公司的核保部门拟定的,各保险公司之间也会相互参考借鉴,所以你会发现市面上大多重疾,定寿,医疗险的告知都差不多,偶尔有些小差异。
只有符合了健康告知你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购买流程(ps.健康告知的原则是如实告知,如实告知不等于所有病史都告知)。如果不符合,那就需要核保。
也会有很多健康告知一刀切的产品,符合就能买,不符合就不能买,这种在线上产品中比较常见。
核保分线上的智能核保和线下的人工核保。
智能核保时效快,一些小问题,直接框内勾选,马上就能得到核保结果,但针对一些略复杂的问题基本也是一刀切,核保会比较严格。
人工核保会灵活很多,保险公司的核保老师会根据核保手册按图索骥,如果遇到复杂的个体,就需要一个一个去查。
中国的核保行业目前也是参差不齐,精算有专门的精算专业,核保是没有专业的,大多是从医学或是法学行业转行过来的,所以经验还有个人的判断占了很大的决定因素。
比如同一个人的情况,由不同的核保老师去审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且人为的情感因素很重,所以这里面也是存在很多不定性的。
当然这也跟不同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有关。
比如弘康人寿对体重的要求很严,BMI指数超过xx就加费,超过xx会直接拒保
而横琴人寿呢相反又是对体重要求最松的。
那核保全靠运气吗?也不是,核保师也都是有一套行业标准的。
核保师核保时都是以保险医学为准则,跟普通的临床医学不同。
举个例子
一个病人患了癌症,5年后还在生存
临床医学上,也就是医院的医生会认为这个病人已经痊愈了,治疗是成功的,因为医生关注的是这5年没有复发。而保险医学上,买重疾和医疗还是会继续拒保,因为核保师更关注的5年之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医生都认为我这个病没事,保险公司为什么还会给我加费或是拒保的原因。
但这也不代表保险公司在故意苛刻,相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保险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保险公司和医院获得的信息量和所付出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患者去医院看病,通常会详细的告知情况,而被保险人会本能的有限告知或避重就轻;而医生为了不误诊会进行大量的辅助检查,都是由患者自己承担,而被保险人的所有时间成本和费用是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以及维护大多数健康人群的利益考虑,这些都是基本的公平原则。
所以,找对门路问对人很重要,千万别图省事而自己暗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