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个神奇的玩意,明明两人素未蒙面或者咫尺天涯,却能及时和你分享喜怒爱惧。在每天这些乌压压的信息里,我的微信里偶尔也能发生一些小插曲:
尴尬的询问
我和A女士是在一场社群活动中认识的。当时我的热辣发言引起她的注意,所以她就加我为好友,但是我们一直没有交流过。4个月后的某晚,我突然看到她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句话:”大侠,我该不该离婚?“看到这话,我不由吞了一口唾沫。面对她的开场白,我望着手机许久,愣是没法敲出”应该“,还是”不该“。凭借多年的聊天经验,我想她或许只是想找个陌生人聊聊,于是回复了一句:”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然后,那一夜我妥妥地成为了她的树洞。
征求反馈:通常情况是,一些我们不太信任的人不请自来给我们提意见,然而我们信任的人又支支吾吾。只有关心我们的朋友愿意提供给我们贴心的反馈。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主动征求反馈,否则不会得到。而且我们应该征求具体的反馈意见。
问题越具体,越容易得到有价值的反馈。假如我们仅仅说:“那么实际上你觉得我怎么样?”我们得到的大概就是这类泛泛的回答:“你这人不错!”——选自《高难度对话》
有一种微友会把我们当作神,貌似可以解决他的一切人生烦恼。看似无话不谈、言之灼灼,但是往往让人摸不清头脑,不明对方希望我们能够去为他做些什么。比如”我是不是很差?“就很难回答,但是如果问的是:”今天我工作任务没有完成,被领导批评。你有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吗?“,我就知道该怎么反馈。
被怼的滋味
怼这个词,不知是谁发明,但是用在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上,那绝对符合相爱相杀的意境。以前有次我结束了一场表演,本想是显摆一下,就发了一张自拍照在朋友圈。正当我享受潮水般的点赞时,闺蜜小C冷湫湫地回复一行字:”你的眼线都快飞上天了!“我看完后瞬间烦躁,小恶魔就在我的头顶上跳来跳去。
接受反馈:当受到反馈的时候,我们需要倾听,而不是辩解。我们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为我们举起一面镜子。当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眼里的情况时,一旦我们开始位自己的行为辩护,他们就会马上闭嘴。
一个展示我们很重视它们的反馈好方法是:在他们说的时候做笔记。这就是在表明:“你的意见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我想确保自己能能够记住它。”——选自《高难度对话》
当时真是想一万点地怼回去,但是我心里知道她就是一快嘴而已。冷静几秒钟后,朋友圈里跟了一条回复:”今天的手确实残了!下次你当我的御用画师,哈哈!“没过一会,她秒回——一个傲娇的表情,我知道她也乐了!
迟来的回复
一位外地拆友M,是位颇为上进的妹纸。一日,她将准备的考级资料发给我过目,让其提提意见。我说了几点想法后,她表示认同并立马开始修改,让我过会再来看看。可是,我妥妥地忘记了,而且一忘就是3天。等我想起来时,已经是她考级之后。那时我陷入纠结,此时还要不要与她说这事。思来复去,觉得出于对方的信任,我应该还是应该去回复一声。于是,主动关心M考级是否顺利,同时表达了我的抱歉等。
回应反馈:即使我们收到了一个好朋友的反馈,我们也是应该再几天后给他们写一个便签表示感谢。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甘冒风险给予我们反馈,对于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以及我们多么在乎我们之间的关系。
几周之后,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些我们因为他们的反馈而做出的决定,以及以及他们的反馈时如何影响我们的重要关系的。如果他们反馈之后,我们还是一点改变都没有,他们以后很可能就不会再给我们反馈了。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话而采取行动,他们就会意识到我们很重他们的意见,以后就会更安心地向我们反馈了。——选自《高难度对话》
没有想到M妹不仅顺利通过,而且还赞扬我提出的那点意见对她帮助很大,弄得我感动地有些措手不及。瞬间觉得自己主动回应这步,还是走对了!
——涂大侠快活——
反馈是一种信任的表达,更是自我对待他人的态度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