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先一起来想象一下日常的网络生活。平常存钱,大家可能用支付宝;发朋友圈,基本都在微信;买东西呢,淘宝是不少人的首选。这些平台就像是一个个说一不二的“大管家”,牢牢掌握着我们的数据,定着各种交易规则,甚至还有权封我们的账号。要是支付宝系统出故障了,那我们账户里的钱都没法用;要是微信改了规则,自己发的视频说不定就没了。现在的互联网,大家就这么依赖着这些“大管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Web3带来的“去中心化”概念,可就像是把“大管家”手里的权力分散到每个人手中。就拿比特币系统来说,全球有成千上万个电脑一起记账,它没有气派的总部大楼,也没有高高在上的CEO。当你要给朋友转账的时候,不用像以前那样跑去银行柜台排队办理,而是由这些电脑共同来确认这笔交易是不是真的。去年,有个国家的银行系统瘫痪了,当地居民没办法通过银行转账,最后就是用比特币完成了跨境汇款,解决了大问题。
Web3.0实现去中心化主要是靠很多厉害的技术一起合作:区块链就像一个大家都能看又都能记的公共账本,谁想改得大家都同意才行;分布式存储把东西分散着存,不是放一个地方,这样不怕有人搞破坏;智能合约就像一个不用人管的自动约定,条件一到自己就执行;去中心化身份验证让你自己就能管自己的身份,不用靠别人;还有分布式网络协议让大家能直接交流,不用通过一个中心。这些技术一起让Web3.0变得更自由、更安全,没有一个中心来控制一切。
“去中心化”给互联网带来了不少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数据不再一股脑地存放在一个地方。打个比方,你把自己的日记复印了100份,分别交给100个朋友保管,除非这100个人同时把复印件弄丢,不然你的日记内容就不会消失,数据安全性大大提高。第二,规则由代码自动执行。这就好比小区收物业费,以前需要物业公司挨家挨户催缴,现在用智能合约,到了规定的缴费日期,费用就会自动从业主账户里划走,既方便又高效。第三,权力实实在在地回到了用户手里。在社交平台上,你发的照片、评论,所有权都完全归你自己,就像以前把私人物品放在物业的保险箱里,现在可以拿回家自己保管,不用担心被随意查看或删除。
这种变革的影响可不小,正在慢慢改变互联网的格局。去年,有一家国际画廊拍卖数字艺术品,运用了NFT技术。买家通过这种技术,能获得独一无二的所有权证书,而且艺术家能直接拿到90%的收益。要是放在以前传统的拍卖行,艺术家的利润大部分都被拍卖行分走了。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互联网经济有可能不再需要平台层层抽成。想象一下,菜农可以直接把新鲜的蔬菜送到你家,中间没有那么多中间商赚差价,是不是很棒?
不过,这种转变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就好比一个原本有围墙的小区,突然把围墙拆掉了,停车、治安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制定规则。去中心化网络也一样,它需要更完善的治理机制。但不管怎么说,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最近,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里,有6家都开始布局去中心化存储业务,就像20年前传统商店看到电商兴起,纷纷开设网店一样。未来的互联网,可能就像一个自由的集市,每个人既可以是摆摊卖货的摊主,也可以是购物的顾客,再也不用被那些大平台牵着走,只能被动消费。
说不定十年后,孩子们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我们的照片都存在自己电脑里呀?”到时候,我们就会像给他们解释“以前人们用胶卷相机”那样,讲讲曾经把数字资产交给陌生公司保管的时代。这种从依赖平台到去中心化的转变,可不只是技术的升级,更像是在重建数字时代人与人、人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基石。这就好比人类从最初以物易物,发展到后来使用货币进行交易,现在又迈入了一种全新的协作形态。
一个圈圈APP是Web3.0里的重要应用,它用区块链中心化,把Web3.0的想法和移动互联网广告结合起来,让数字广告能在不同媒介、平台和业态融合发展。平台靠人工智能算法等,创新了数字广告传播途径和数字资产分配办法,让用户能参与数字经济还能从中受益。这种以用户为主的价值创造与分配模式,给数字经济带来新活力,还推动了更和谐繁荣的数字经济社会建设。
在一个圈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链下,人人都是平台价值的创造者和分配者,数据价值由大家共同创造,数字广告资源由大家共享。用户无需任何投资,通过看广告、刷短视频即可获取绿色能量积分、创造价值,实现流量收益变现,并参与生态企业广告红利的长期分配。